果真有客來天外﹖專家對「不明飛行物」兩度臨滬看法各異

資料來源:電子報攤

   本月二日至九日﹐在同一時段﹐同一軌跡上﹐呈錐型狀的「不明飛行物」﹐渾
身燃著熊熊烈火﹐先後兩度飛臨上海上空。

    目擊者達百餘人

    本月二日下午四時左右﹐正行走在上海市武定西路上的上海交通大學科學史系
主任、原上海天文臺研究員江曉原﹐無意中發現天空有一發光條狀物﹐在空中靜止
幾分鐘後消失在夕陽的餘輝中。

    據江曉原介紹﹐當時天色明亮﹐但由於「不明飛行物」亮度較高﹐仍可用肉眼
看見。這個呈條狀物的「不明飛行物」﹐由兩條光帶組成﹐渾身閃現桔黃色光芒。
江曉原開始認為它是飛機的尾跡﹐但由於長度不夠似乎不像。

    稍晚些時﹐在淮海路上的十餘位行人亦同時看到「不明飛行物」緩緩向西偏北
方向飛去﹐一分鐘後又改往西向南飛去。

    這次「不明飛行物」光臨上海﹐滬上有百餘人士目睹這一現象。遺憾的是﹐上
海佘山天文臺和位於徐家匯的天文臺總部均無發現「不明飛行物」的記錄。

    對於是次「不明飛行物」光臨申城的看法﹐可謂眾說紛紜。概括起來﹐大致可
分為「學院派」和「百姓派」兩大類。「百姓派」堅持認為是「天外來客」﹐因為
目擊者見到的決不是飛機的形狀﹐而且該物會停留在半空﹐他們認為這是「天外來
客」在觀察上海。

    專家百姓眾說紛紜

    「學院派」的大部分意見是﹐這是一種大氣現象。上海天文臺科研處處長傅啟
承在兩天後接受傳媒採訪時﹐以斷然的口氣表示﹕「何來UFO﹖一束光而已。」

    據傅啟承分析﹐首先這個「不明飛行物」不可能是流星。流星在天空閃現只有
幾秒鐘時間﹐不可能在天空靜止十多分鐘﹔其次﹐不可能是人造衛星碎片﹐因它與
隕石相似﹐閃現時間短且不能靜止﹔第三也不可能是氣球。太陽光照在氣球上確實
會發光﹐但是球是圓的﹐在半空中見到的只是一個點﹐而「不明飛行物」則是長條
形的﹔第四也不可能是飛機﹐因為飛機是運動的。由此傅啟承認為那是一種氣象現
象。他解釋說﹐可能是一縷夕陽的光線從一條極小的雲縫中射出﹐斜照在一片雲層
的底部﹐呈橙紅色。由於當時風力極小﹐雲彩緩慢行進甚至靜止。

    但上海中心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張家澄卻認為﹐如「不明飛行物」確似目擊者所
言﹐會拐彎移動﹐則不可能是雲彩。在目擊者中﹐作為極少數專業人士的江曉原則
稱﹐當時地平高度為六十度﹐而且周圍沒有雲彩﹐是晴朗的藍天﹐因此應否定「不
明飛行物」是彗星、流星、飛機、雲彩的可能性﹐他傾向於是「不明人造物體」。

    在經過數天的爭執後﹐權威的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專家發言稱﹐「很可能是一
種特殊飛行器」。

    據得出這一結論的王思潮研究員解釋﹐空中發光物可有七種不同類型。按是次
「不明飛行物」光臨申城的現有資料分析﹐可基本排除天體、高空氣球、雲彩、飛
機尾跡等。對於「一束光」的看法﹐王思潮明確表示不贊同。他稱﹐在近萬米高空
雲彩不可能在一個多小時中基本保持原狀。

    王思潮是從亮度、形狀、運動軌跡、目擊範圍等研究中﹐得出「是一種特殊飛
行器」的結論。之所以稱其「特殊」﹐是因為它絕不是普通客機﹐否則不可能在視
野中逗留長達一個半小時。

    再度光臨申城上空

    來自華東空管局的消息稱﹐當時沒有空軍的飛行情況﹐排除了新型號飛機演習
的可能。

    一周前駕臨上海的「不明飛行物」究竟是「何方神聖」﹖還未等滬人想通關節
﹐它又於七天後的十二月九日﹐再度到上海作「短暫訪問」。

    仍然是下午四時左右﹐仍然是滬上西區上空﹐一個呈V字形的橙紅色「不明飛
行物」又緩緩的向西移動。上海飛機研究所的高級工程師、上海UFO研究會理事
長吳家祿和他的兩位同事目睹了這一現象。他稱﹐我們這些搞飛機設計的人都認為
﹐它決不是飛機。當時他們看到正巧有一架大型民航飛機在它下面飛過﹐「不明飛
行物」的高度在萬米以上﹐假如是飛機噴流﹐不可能出現V字形狀。

    上海天文臺的判斷是﹐此物不是雲﹐不是光﹐更非大氣現象﹐而是飛行器。研
究員汪顯坤稱﹐是次出現的「不明飛行物」與上次出現相隔七天﹐在時間上有同期
性﹔出現時都是下午四時至五時﹐出現的位置、形狀、顏色、軌跡都一模一樣﹐顯
然可判斷是飛行器﹐而且是人工飛行器。

    有沒有可能是「非人工飛行器」呢﹖

    專家們對此持審慎態度。他們認為外星人飛行器光臨地球目前只是傳說﹐人類
並無找到可以證明地球外文明存在的證據。著名天文學家、原上海天文臺臺長葉叔
華表示﹐各國都在積極尋找地外文明﹐但目前還沒有確實證據表明「不明飛行物」
屬於天外來客。

    謎團仍待解開

    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王思潮、上海圖書館副館長繆其浩則向記者表達了相同的
看法﹐就目前而言﹐無論是人造飛行器還是無法證實的天外來物﹐都尚未對人類構
成威脅。繆其浩更進一步表示﹐對如實報道「不明飛行物」的譆賞。他認為這是一
種講究科學的態度﹐對人類知識之外的事物保留一點探索的興趣和允許它存在的寬
容。

    上海天文臺承諾﹐它將從「不明飛行物」的固定軌道和形狀中作出精確判斷﹐
答案將會在一個月內揭曉。【本報上海十二日專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