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李華要用科幻小說推廣科學精神

資料來源:明日報

2000年6月13日

「對我而言,科普和科幻是並行不悖的,」最近因為天下文化【科•

幻】系列的推出,忙得既辛苦又興奮的葉李華,眼看持續多年的心願

終可成真,內心的喜悅不言而喻。對擁有物理學博士的葉李華來說,

科幻是推廣科學精神的一種「引人入勝」的工具。(上圖為葉李華,

下圖為葉李華與倪匡合影。照片提供者:葉李華)

身為《科學月刊》編輯委員之一的葉李華在開會前的空檔,侃侃而談

這趟科學到科幻的路程。在位於羅斯福路會議室的一角,冷氣機老大

不情願地頻頻發出週期性的噪音,讓這場訪談充滿著一種彷彿搭乘時

光機器還是太空艙的錯覺。

「科幻寫作依賴於科學事實、科學的合理性,它可多可少,但絕不能

沒有。」葉李華認為科普和科幻兩種文類不管有多大的差異,但是絕

對都有一個共通點:兩者都必須符合科學精神。說著說著葉李華就在

紙上畫出一個梯形,指著一分為二的下半部說,這個是科學的部分,

然後從這個基礎上再建立一個幻想的王國。「對我而言,科普和科幻

是並行不悖,」擁有物理博士學位的葉李華,以長年的科學研究道出

這番話,足堪玩味。

緣於這般體認,葉李華認為,科幻是推廣科學一種「引人入勝」的工

具。讓讀者在科幻作品的潛移默化中,瞭解科學精神。反過來看,究

極而言科學的原創性不也和科幻所煥發的尖銳「想像力」有著密切的

關係嗎?

而天下文化【科•幻】系列之所以選擇克拉克及艾西莫夫兩位科幻大

師的作品,除了知名度的考量之外,葉李華表示,「兩者都是科學家

出身、熱衷推廣科學教育,不至於讓幻想淪為『怪力亂神』,這個分

際的拿捏非常微妙而重要。」考諸這些科幻大師的作品,本身就處理

到許多具有爭議而且深刻的問題,諸如,《正子人》透過永生機械人

探討世人亙古的生死、愛恨的基本問題。而《3001:太空漫遊》

(3001:The final Odyssey),也觸及科技文明的反省,「因為拿捏得

準,才可以做為一個探索科學的教材。」

談到科學精神的實質內涵,葉李華舉出「科學」與「偽科學」的分別

做為一種回答。「一般人對星座、黃道12宮等天文曆法知識可以說背

得滾瓜爛熟,然而認為這些知識可以影響、控制人的性格命運這樣的

『星象學』,就算做沒有科學精神的偽科學(Pseudoscience)。」而

介於科學與非科學中間的學說(譬如一度風行台灣社會的「飛碟學」

),葉李華就審慎地視為「邊緣科學」。

回國3年的葉李華有感而發地說,台灣的科學知識可以說相當普及,

但是相應的科學精神卻十分落後,「反對科幻的人,就時常搞不清楚

科學與偽科學的界線。」葉李華希望不久之後,能正式向偽科學人士

「宣戰」,藉著他們盛名,在論戰中借力使力,廓清科學的理念。

何以會由一個物理博士,變成一個不折不扣的科幻迷?高大健朗的葉

李華,幾乎是毫不思考地回答,「當然是從小耳濡目染的影響,國中

開始迷上倪匡之後,我就讀遍他所有的作品。」至今他創辦的「科科

網」(www.scisci.com)上,還有葉李華專訪倪匡的記實。科幻神經特

別發達的葉李華,甚至連小時候看卡通片「神奇雷鳥」都可以引發童

稚心靈無限想像力。

大學畢業後「開始進入狀況」接觸了張系國的科幻作品,持續多年的

「練功」竟讓葉李華不知不覺由一個欣賞者轉變為創作者,進而一腳

踏入台灣科幻小說界。一心推廣科學的葉李華,在過去幾年中也交出

了漂亮的成績,他分別幫國內的天下文化、漢聲兩出版社,翻譯了12

本科普作品,及12本科幻作品,各佔一半勢均力敵。而他與倪匡、張

系國兩位科幻界大老的因緣,葉李華天下文化【科•幻】系列也順理

成章地邀請倪匡和張系國擔任榮譽顧問,「做推廣中文科幻小說的後

盾」。

這一條科學到科幻的道路,屈指算來,竟佔了葉李華識字開始後的半

生歲月。在訪談中他提到克拉克寫過一個短篇,預測當年電話網絡風

行發達之下,勢必於某一天到達如同人腦神經的複雜程度,「屆時,

全世界的電話將同時鈴聲大作,如同新生嬰兒跋高尖銳的啼哭,意思

是它『誕生』了!哈哈,這可以說是量變到質變吧!」葉李華長途跋

涉,飽覽科幻的興榮好景,現在看到自己翻譯即將出版的新書,或許

也是早年的科學種子,由量變到質變的轉化吧!


這些都讓人不禁想到克拉克的《3001:太空漫遊》竟也運用希臘史詩

「Odyssey」這種寓意深遠的字,不知是否是克拉克藉以暗示科技尖端

繞回頭的一種「原始返終」。克拉克在書裡也的確運用很多的古字,

「也許最尖端的東西,需要用最古老的語彙來表達,也算是某種平衡

吧!」葉李華笑笑說。

自豪於「台灣香港搞科幻的都是我的好友」的葉李華,目前還有一項

艱巨的任務:培養本土的科幻作家。不過這似乎是比單純的寫作、翻

譯還要困難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