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分析:破生命密碼立科學丰碑

資料來源:華聲報

2000年6月26日

  華聲報訊  新華社記者張小軍顏亮毛磊在人類基因組的工作草圖

面世之後撰寫了一篇新聞背景分析,全文如下:

  1990年啟動的人類基因組計划,曆經艱辛和競爭,終於在

10年後傳出特大喜訊。參與該項目的各國科學家26日宣布,人類

基因組的工作草圖已經繪制完成,這是人類科學史上又一里程碑式的

創舉。

  如果把人類基因組比喻為一本有10億單詞的百科全書,這本書

可分23章,每章為一個染色體。而每一個染色體上,又包含著數千

個被稱為基因的“故事”。這些“故事”由一系列3字母單詞組成,

其中每個單詞是4個基本化學“字母”的任意排列組合。人類基因組

計划,正是要“讀出”這30億個化學“字母”,也就是測出人體所

有染色體上30億個鹼基對的排列順序。26日公布的工作草圖中包

含人體90%以上鹼基對的位置信息,這足以幫助科學家掌握人類生

命密碼的主要框架結構。

  人類基因組蘊涵有人類生、老、病、死的絕大多數遺傳信息,讀

出它將為疾病的診斷、新藥物的研制和新療法的探索帶來革命性的變

革,因此破譯人類基因組又被比喻為生物學的“聖杯”。10年來,

參與該項目的1000多名各國科學家通力合作,使破譯生命密碼的

進程不斷加快,原定的完成時間也一再被提前。盡管每個人身上都有

基因,但直到19世紀末、特別是近50年來,隨著DNA雙螺旋結

構等一系列重要發現,科學家們才開始逐漸能夠通過研究基因來揭開

生命的奧祕。第一個基因被分離成功是在1969年的事。而人類基

因組工程集各國科學家之力,10年就基本破譯出人體天書,其意義

難以估量。正如一些科學家們所言,它的重要性不亞於讓人類登上月

球的“阿波羅計划”。

  人類基因組草圖的繪制是國際科技合作的成功典范,它首先在美

國啟動,很快便得到國際科學界的重視,英國、日本、法國、德國和

中國科學家先後加盟。它充分顯示了多國合作在當代科研中的重要性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雖然參與最晚,而且是唯一的發展中國家,但

中國科學家僅用半年時間,就基本完成了所承擔的1%人類基因組測

序工作,從而在這一科學丰碑上自豪地刻下了中國人的名字。它也表

明了中國政府對人類基因組研究的關注和積極支持。應該看到,繪出

人類基因組工作草圖不過是第一步。

  精確的測序、識別出基因組中的基因并搞清其功能尚需數年時間

,而這些成果真正應用於醫療實踐可能還要十几年乃至几十年。但可

以預料,隨著以人類基因組草圖為代表的生命科學逐漸發展成熟,生

物產業有可能與信息產業一樣,成為未來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

  人體基因組圖譜是全人類的財產,人類基因的研究成果應該為全

人類分享,造福全人類。這是參與人類基因組計划的各國科學家的共

識。值得關注的是,目前在人類基因組研究領域,出現了一些私營公

司爭相為其成果申請專利的現象。在6月24日結束的首屆國際生物

倫理大會上,來自37個國家的450名科學家簽署聲明,認為人類

基因組成果不應享有專利。

  與很多重大科研成果類似,人類基因組研究同樣是一把雙刃劍,

在給人類帶來美好憧憬的同時,也存在著被誤用和濫用的危險。面對

人類基因組有可能給哲學、倫理和法律等領域帶來的巨大沖擊,國際

社會應及早制定相關對策。科學界普遍認為,人類有能力規范包括基

因技朮在內的各種新科技的發展,使其沿著健康的道路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