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宣布揭示太陽中微子失蹤之謎

資料來源:科技日報

2001年7月20日

王艷紅

加拿大、美國和英國科學家18日宣布,他們在加拿大進行的中微子

觀測實驗已經獲得初步結果,揭示了長達30年的太陽中微子失蹤之

謎。

有關新聞公報說,新的觀測結果表明,目前關于太陽活動的理論模型

并沒有錯誤,關于中微子的理論則需要修正。
                            
中微子是一種不帶電、質量極小、穿透力極強的基本粒子,它有三種

類型,分別是電子中微子、μ(繆)子中微子和τ(濤)子中微子。

太陽的熱核反應會釋放出大量的電子中微子。

科學家從20世紀70年代就開始測量抵達地球的中微子,然而有關

結果僅為根據太陽活動理論算出的几分之一,看上去好像有大量來自

太陽的中微子“失蹤”了。這就是所謂的“太陽中微子失蹤之謎”,

它意味著目前的太陽活動理論或中微子理論至少有一個存在問題。

科學家們在加拿大安大略省薩德伯里的一個鎳礦中建造了一台中微子

探測器,稱為“薩德伯里中微子觀測站”(SNO)。這一觀測站于

1999年開始運轉,第一階段的測量工作已于不久前結束。

研究人員將新的數據與以往研究成果相結合,發現太陽釋放出的電子

中微子在旅途中有一部分轉變成了其它類型的中微子,事實上太陽產

生的中微子數目與目前太陽模型預言的非常吻合。

確定太陽產生的電子中微子會轉變成其它類型的中微子,對在微觀層

面上全面理解宇宙有著重要意義。根據當代物理學的標准模型,這種

形式的中微子類型轉換是不會發生的。理論物理學家必須尋找更好的

解釋,來把這些新成果融合進去。

科學家還說,這項新研究還表明中微子確實是有質量的。將新數據結

合以往的研究,能夠確定中微子質量的上限。盡管宇宙中有許多中微

子,但中微子質量上限表明它們只占宇宙物質和能量總數的一小部分

。
薩德伯里中微子觀測站位于地下2000米處,體積相當于一座10

層大樓。它使用1000噸超純重水,通過觀察中微子與重水發生反

應變成質子的過程,來探測抵達地球的太陽電子中微子數目。由于中

微子很難與其它粒子相互作用,因此該觀測站平均每天只能捕捉到1

0個中微子的蹤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