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大猷科學營 探討宇宙起源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

2001年8月15日

記者李名揚/石門水庫報導

第一屆吳大猷科學營昨天第二天課程,兩位大師徐遐生及魯國鏞講述

現代宇宙學,徐遐生指出,最新研究結果顯示宇宙年齡約為一百四十

億年,誤差範圍為正負百分之十,是歷來相關研究及估算中,誤差最

小的研究結果。

徐遐生及魯國鏞都是中央研究院院士,徐遐生現為加州柏克萊大學天

文系教授,為學員們講解現代宇宙學的理論發現,魯國鏞為中研院天

文所籌備處主任,說明國內天文觀測計畫的進展。

徐遐生表示,宇宙學追尋宇宙起源,因為難以驗證,只能儘量找出能

讓最多人同意的理論;目前最流行的宇宙起源理論是大爆炸,時間、

空間源起於許多年前的一場大爆炸,宇宙由此誕生,在那之前的時空

「沒有意義、無法解釋」。

徐遐生提到,宇宙中約有百分之四是人類看得到的物質,百分之廿六

是人類看不到、不知為何物的暗物質,剩下百分之七十則是人類看不

到、不知為何種形式的暗能量,宇宙還會持續加速膨脹。

魯國鏞正在規畫建造「宇宙背景輻射陣列天文望遠鏡(AMi-BA)」

,打算在夏威夷蒙那羅瓦山建立一個設置十九座天文望遠鏡的平台,

觀測從大爆炸後殘存至今、充滿宇宙的絕對溫度三度(攝氏零下二百

七十度)的能量宇宙背景輻射。

魯國鏞指出,大爆炸後卅萬年,是人類目前的科學技術觀測宇宙起源

的極限,在那之前的宇宙,以人類現今的科技包括電磁波、可見光、

微波來看,都是「不透明」的,魯國鏞希望能夠透過AMiBA計畫,觀

測宇宙背景輻射分布不均勻所透露出的訊息,研究在大爆炸後卅萬年

時宇宙的型態。

中央大學天文所教授葉永烜解釋說,如同人類小的時候長得快、變化

大,宇宙也是一樣,所以天文學家都努力找尋最接近宇宙起源時的宇

宙型態,希望解開宇宙起源之謎。

科學營昨天晚間以人類應不應該去火星探險?拓荒殖民?為題,讓學

員們腦力激盪,台大的李宜真說,可以在火星表面以溫室效應提高溫

度,將火星表面改造為適合生物發展的環境。

台大的林瑞卿更表示,現在基因科技發達,應該直接改變人類基因,

讓人類能在火星上生存學員中大部分贊成去火星探險,主要的理由包

括地球人口膨脹,需要開拓新家園,地球資源、能源總有用完的一天

,另外還可以推動科技發展,甚至凝聚世界各國共識,促成世界和平

。 

【2001/08/15 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