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新華網
2001年8月15日
“星塵”飛船大約在2004年和維爾特2號彗星相遇,2006年
將把所取到的未受地球污染的彗星樣品送回地球。
英國加地夫大學的科學家最近宣布,他們發現了地外生命存在的直接
証據,并認為這一發現支持了地球生命起源于太空的獨特理論。目前
,不少科學家已把它作為地球生命起源的一種可能來對待,而以前人
們就連它是一種假說都不肯承認。
地外生命存在于41公里的高空?
2001年7月29日,英國加地夫大學的天文學家錢德拉﹒維克拉
馬辛教授宣布,他們發現了地外生命存在的直接証據────在地球
高層大氣里的地外細菌。電子顯微鏡圖像顯示,它們是像珊瑚虫一樣
的物質,大小在5到15微米之間。維克拉馬辛教授是在美國聖地亞
哥舉行的一次天文生物會議上宣布這一消息的。
這些細菌是2001年1月由印度科學家利用高空氣球上的冷凍取樣
器收集到的。這個高空氣球飛到了離地面41公里的高空,比美國宇
航局的同類氣球高兩倍。細菌取自平流層上部,在對流層(最低的大
氣層)和同溫層之間。部分樣品送交英國加地夫大學的微生物教授戴
維﹒勞埃德領導的研究小組分析。氣球上保存樣品的器具處于無菌環
境中,這樣可以防止遭到污染。
加地夫大學是英國的第一個天文生物中心,該中心把天文學和生物學
的研究結合在一起,對宇宙和行星上可能出現的生命進行研究。
加地夫大學的研究人員使用只有活細胞才能吸收的熒光花青染料進行
檢測,并根據它們從太空落下的不同高度的分布情況進行了分析。他
們估計,每天有多達三分之一噸的這種生物下雨似的落到地球上。
他們認為,雖然這種來自太空的微生物,與地球上的細菌很相像,但
它們不可能來自地球。因為這種活細胞存在于離地面41公里的高處
,大大高于當地的對流層上限(16公里),那兒沒有來自地面的空
氣。假如它們來自地球,則必須發生某些能把這些細菌帶到離地面4
0公里高處的非常事件,但他們現在沒有找到這樣的事件,因此這些
細菌更像是從外星球來的。這可能是在其他行星上存在生命的第一個
標志。
許多人雖然沒有直接反對,卻對這些“地外”生命持懷疑態度。他們
對英國科學家認為不可能來自地球的說法提出質疑,因為并沒有確切
証據表明,細菌在大氣中不能向上移動,所以不可能跑到對流層上限
之上的觀點是值得懷疑的────盡管人們希望它是正確的。這些“
地外”生命也許不過是普通的地球細菌而已,只是我們不知道它們是
如何跑到這么高的地方的。
加地夫大學的維克拉馬辛教授確信這是來自地外的生命,認為它們支
持了他本人創立的有爭議的生命起源理論───胚種論,該理論認為
生命可能以細菌或孢子的形式從太空來到地球。
為了使這一奇特的理論獲得承認,維克拉馬辛已經與同行們爭論了2
0多年。
孤獨的生命起源理論
地球上的生命來自何處?長期以來,大多數科學家認為生命應該來自
地球本身。
但維克拉馬辛早在1974年就提出,星際空間和彗星里的灰塵大部
分是有機的,并進一步提出了星際胚種論,認為地球上的生命來自太
空,尤其是彗星。就目前所知,彗星是太陽系里極少數有水的物體之
一。生命的種子────微生物完全有可能在其中生存。尤其是不少
實驗表明,生命十分頑強,能在極端嚴酷的環境里生存,完全有可能
經受艱苦的太空旅行來到地球。更不用說,最近地質學的証據表明生
命在地球上存在已超過36億年,那時地球還處于被彗星和流星撞擊
的時期。
維克拉馬辛認為,并不是所有的星際空間的微生物都能存活,但只要
有一點點留在太陽系里,在到達行星后,以胚種論的觀點,生命就足
以在新的地方從這一點點開始。
他認為地球生命的產生步驟如下:
1.生命開始于包括所有恆星周圍的所有彗星資源在內的宇宙中。
2.生命一旦開始,其耐久性就能確保它們的永生。它們在溫暖的有
水的彗星內部存活,并不斷繁殖。在星球之間的太空空間里零散地存
在著彗星的碎片,其中一些就含有生命的種子。
3.在38億年前,從我們太陽系的奧爾特彗星云來到地球的彗星帶
來了進入地球的第一批生命。
4.不斷到達的彗星細菌導致地球生命的演化,現在這些細菌還在不
斷到達。
目前,不少科學家已把星際胚種論作為地球生命起源的一種可能來對
待,而以前人們連它是一種假說都不肯承認。
苦心搜尋“地外”微生物
但是地外究竟有無生命,盡管有各種各樣的間接証據或跡象,至今尚
無實實在在的直接証據。因而錢德拉﹒維克拉馬辛現在致力于研究探
索尋找地外生命的方法。
2000年11月27日,印度太空研究組織的氣球收集了離地面1
6公里高的空氣中的微生物。經研究發現是地球上沒有過的菌種,維
克拉馬辛據此認為這些微生物來自彗星,然而其他科學家對此表示懷
疑。
有的科學家認為這完全有可能是地球上原來不知道的菌種。地球上每
天都有新菌種被發現。他們嘲笑說,假如有人從沒有見過大象,在突
然見到后,也會說大象是從太空來的。
另外,16公里并不算高,飛機就能飛這么高,那兒的空氣會受到地
面塵土、飛機帶去的地面細菌甚至乘客排泄物的污染,因而肯定這個
微生物來自太空,証據太不足了。
美國宇航局也曾在16公里的高空發現過活的孢子。盡管他們并未完
全贊同胚種論,但認為這是值得嚴肅對待的理論。
后來,維克拉馬辛又對1999年襲擊地球的萊昂尼德流星雨(又稱
萊昂尼德火球)的資料開展研究。在他之前的研究表明,從位于83
公里高空的萊昂尼德火球上收集的資料中發現了建造生命大廈的磚塊
────有機化合物,這表明生命能夠在從太空到地球的艱苦旅行中
存活下來。
維克拉馬辛領導的小組對萊昂尼德火球發出的紅外光譜進行了研究,
認為其中有正在燃燒的細菌跡象,并指出,這種跡象類似于彗星塵土
。然而這一結論同樣遭到一些科學家的反駁。他們說萊昂尼德火球的
紅外光譜,只是一切有機物質共同的紅外光譜而已。
對胚種論的爭論一直在繼續著,這次維克拉馬辛從41公里的高空獲
取的樣品依然不被人認為肯定是“地外”生命。看來維克拉馬辛只能
寄希望于“星塵”飛船了。
1999年2月美國宇航局發射了為彗星取樣的飛船“星塵”。它大
約在2004年和維爾特2號彗星相遇,2006年將把所取到的未
受地球污染的彗星樣品送回地球。沿途它還將收集星際物質,以幫助
揭開宇宙之謎。屆時如能發現彗星里的微生物,那就是無可辯駁的真
正的地外生命了
(來源:《南方周末》/喬阿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