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未來:生或死?

資料來源:科技日報

2001年9月7日

19世紀的熱力學預言了宇宙會因為“熱寂”而死亡

20世紀的宇宙學再一次對“世界末日”作出預言

宇宙會滅亡嗎

地球會消失嗎

生命會終止嗎

人類還會繼續存在嗎

這是19世紀英國著名詩人斯溫伯恩描寫宇宙“熱寂”狀態的詩句。

不論是星星還是太陽,

都將不再升起,

到處是黑暗一片,

沒有溪流的潺潺,

沒有聲響,也沒有景色,

沒有冬天的枯葉,也沒有春天的嫩枝

沒有白天,

沒有白天勞動的歡樂,

甚至沒有夜晚,

因為沒有夜晚的夢幻。

科學預言:宇宙將進入死寂的永恆狀態

“熱寂”說是19世紀中期英國物理學家開爾文和德國物理學家克勞修

斯根據熱力學第二定律所作的宇宙學推論。該理論認為,整個宇宙是

朝著單一的方向變化的,宇宙中一切機械的、物理的、化學的、電磁

的、生命的等等各種能量,最終將全部轉化為熱能。而熱又總是自發

地從高溫部分流向低溫部分,直至到達溫度處處相等的熱平衡狀態為

止。按照克勞修斯的說法,“宇宙的熵趨向于極大。宇宙越是接近于

這個熵是極大的極限狀態,進一步變化的能力就越小﹔如果最后完全

達到了這個狀態,那就任何進一步的變化都不會發生了,這時宇宙就

會進入一個死寂的永恆狀態”。

“熱寂”說是熱力學第二定律的宇宙學推論,這一推論是否正確,引

起了科學界和哲學界一百多年持續不斷的爭論。由于涉及到宇宙未來

和人類命運等重大問題,因而它所波及和影響的范圍已經遠遠超出了

科學界和哲學界,成了近代史上一樁最令人懊惱的文化疑案。

 一百多年來,盡管人們都在孜孜不倦地尋求著這一疑難的最后答案,

然而,最終都令無數英雄競折腰。難怪大哲學家羅素發出這樣悲觀的

感嘆,“一切時代的結晶,一切信仰,一切靈感,一切人類天才的光

華,都注定要隨太陽系的崩潰而毀滅。人類全部成就的神殿將不可避

免地會被埋葬在崩潰宇宙的廢墟之中───所有這一切,几乎如此之

肯定,任何否定它們的哲學都毫無成功的希望。唯有相信這些事實真

相,唯有在絕望面前不屈不撓,才能夠安全地筑起靈魂的未來寄托”

。即使是像控制論之父維納這樣的科學巨匠,最終也“控制”不住自

己沮喪的感情,几乎是在絕望中悲嘆,“我們遲早會死去,很有可能

,當世界走向統一的龐大的熱平衡狀態,那里不再發生任何真正新的

東西時,我們周圍的宇宙將由于熱寂而死去,什么也沒有留下﹒﹒”

絕處逢生:膨脹的宇宙不會“熱寂”

長期以來,對“熱寂”說疑難的回答,無論從科學上看還是從哲學上

看似乎都未能切中要害,缺乏說服力,因而一再爆發爭論。然而,“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20世紀六七十年代以后,自從

“大爆炸”宇宙模型逐漸得到天體物理學界公認以來,“熱寂”說這

朵漂浮在物理學上空的“烏云”逐漸云開霧散,人類曾一度陰霾籠罩

的心頭終于迎來了一片朗朗晴空。

特別令人矚目的是,1994年10月,《科學美國人》雜志以“宇宙中的

生命”為主題隆重推出了一期專刊,其中登載了四位著名科學家的綜

述,全面介紹了當代天體物理學界關于宇宙起源與演化問題的研究成

果──大爆炸宇宙模型。該理論認為,宇宙大約是在100─200億年以

前,從高溫高密的物質與能量的“大爆炸”而形成。隨著宇宙的不斷

膨脹,其中的溫度不斷降低,物質密度也不斷減小,逐漸衍生成眾多

的星系、星體、行星等,直至出現生命。宇宙大爆炸理論是20世紀科

學研究的重大成就,是基于几十年的創新實驗與理論研究的結果。因

而獲得了科學界的公認,并成為現代宇宙學的標准模型。

大爆炸宇宙理論得到了三個強有力的直接証據的支持,即哈勃紅移、

氦元素丰度和3K微波背景輻射。

1929年,美國天文學家哈勃在研究了前人測量的星系距離資料后發現

,遠星系光譜線的顏色要比近星系的稍紅一些。哈勃仔細測量了這種

紅化,發現它呈系統性變化。而且,星系愈遠,光譜線紅移愈大。在

進一步測定了許多星系光譜中特征譜線的位置后,哈勃証實了這個效

應,并指出紅移現象的產生是由于星系在退行而使光波變長的結果。

由此,他總結出了著名的哈勃定律:星系退行的速度與距離成正比。

從哈勃定律人們會很自然地得出宇宙在膨脹的推論。這個重大發現奠

定了現代宇宙學───大爆炸理論的基礎。

支持大爆炸宇宙論的第二個証據是宇宙中氦元素丰度的預言和測定。

大爆炸發生一秒鐘以后,宇宙是由極高溫的基本粒子組成的“羹湯”

,這時整個宇宙處于均勻的熱平衡態。隨著宇宙的膨脹和降溫,其中

的一些粒子逐次與其余部分粒子脫耦。此時產生的核反應使中子和質

子聚合在一起,形成氦核,余下的核子(沒有聚合的質子)自然就形

成了氫核。精確的理論計算表明,當時應有23.6%的物質質量聚合

成了氦核。英國皇家格林尼治天文台對眾多星系中原始星云的發射光

譜進行觀測的結果表明,宇宙中氦的實際丰度為23.5%。這一結果

與大爆炸的理論預言極為相符。

支持大爆炸理論的第三個証據是3K微波背景輻射的發現。大爆炸理

論預言,現在的宇宙中應該存在著一種來自宇宙早期的均勻的、各向

同性的微波背景輻射,它是宇宙早期的遺跡,頻譜應該符合普朗克黑

體輻射公式,溫度約為3K。這一預言在1965年被射電天文學家彭齊亞

斯和威爾遜在宇宙觀測中証實,此后亦為眾多科學家進一步証實。這

一結果表明,宇宙早期曾一度處于平衡態,處處都有相同的溫度,而

且物質分布也是相當均勻的。大爆炸之后,宇宙才逐漸偏離熱平衡態

。

實際上,解決宇宙“熱寂”疑難的關鍵,應從宇宙中是否存在熱平衡

態這一根本性問題著手。現在,大爆炸理論直接証明了宇宙在膨脹,

而宇宙在膨脹則是熱力學和宇宙學相容的關鍵,那么在一個膨脹的宇

宙中是否存在著熱平衡態呢?要回答這一問題,還得從宇宙膨脹的原

因說起。

宇宙膨脹的原因是由于引力的作用。在不考慮引力的經典熱力學中,

加熱則體系升溫,冷卻則體系降溫,熱容量是正值。而在一個自引力

體系中情況剛好相反,加熱則體系變冷,放熱則體系升溫,熱容量是

負值。在一個體系中,如果同時存在著正熱容物體和負熱容物體,那

么這個體系就具有極大的不穩定性。稍有擾動,平衡就會徹底遭到破

壞而產生溫差。只要有自引力體系存在,原則上就不存在穩定的熱平

衡,而宇宙間的天體或天體系統大多數正是這種自引力系統。盡管自

引力系統中熵是增加的,但由于沒有熱平衡,熵的增加是無止境的,

永遠都沒有極大值,因而宇宙就永遠不可能達到“熱寂”狀態。這種

現象在靜態宇宙模型中是不可能發生的,也是開爾文和克勞修斯等人

沒有料想到的。

于是,人類終于從百年夢魘中醒來,爆發出熱情的歡呼,“宇宙不但

不會死,反而會從早期的熱寂狀態(熱平衡態)下生機勃勃地復蘇”

,“熱寂說的一頁,已被翻過去了”!

最后的大屠殺:宇宙有生必有死

然而,人類的歡呼似乎來得早了一點。盡管熱力學意義上的宇宙〞熱

寂〞狀態永遠不會到來,但宇宙的命運卻不會因此而變得更加令人樂

觀。宇宙的結局完全取決于它的初始條件,宇宙的創生與終結始終緊

密相連。大爆炸理論發現了宇宙起源的真相,同時也預言了它遙遠的

未來。

在大爆炸理論看來,宇宙的未來完全取決于宇宙密度是小于還是大于

某個臨界值。如果宇宙密度小于臨界值,表明宇宙是膨脹的,并且一

直膨脹下去。假使如此,未來所有恆星上的熱核反應都將逐漸停止,

留下的將是各種各樣的宇宙“熔渣”───黑矮星、中子星和黑洞,

而宇宙的背景輻射溫度將不斷下降,以至于無限地趨近于絕對零度,

最終達到另一種意義上的“冷寂”。如果宇宙密度大于臨界值,表示

宇宙起初膨脹,到達一定時刻后,就將轉化為收縮。當宇宙不斷收縮

至愈來愈接近它的最后階段時,環境條件同大爆炸后不久起支配作用

的那些條件越來越相似。在宇宙暴縮的最后時刻,引力成為占絕對優

勢的作用,所有的物質都將因擠壓而不復存在,包括時空本身在內的

一切有形的東西統統將被消滅,只剩下一個時空奇點。無論宇宙最后

出現哪一種狀態,其結果對人類來說都將是滅頂之災。

這就是大爆炸理論為人類預言的宇宙未來和世界末日。由于這一理論

也不合人們的期望,因而當它提出之日起同樣也遭到了來自各方面的

反對,并認為它是一個“倒了頭”的宇宙“熱寂”說。然而,自然規

律畢竟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人類必須正確對待,最好的心態是,“

我們決不能忽視物之有生亦必有死的事實,死亡或許正是為創生不得

不付出的代價”。

當然,還存在著一些其他并非毫無科學根據的宇宙模型,也許會帶給

人類新的光明和希望。人類不應該氣餒。“我們的后代也許還有數十

億年甚至數萬億年的時間來對付這場最后的大屠殺。在這段時間里,

生命能夠擴展到整個宇宙……并對它加以控制,因此他們可以調整自

己的位置,支配一切可能的資源來對抗這場大危機”。

無論如何,人類決不甘心坐以待斃,而科學也將一如既往地走自己的

路,總有一天會給人類一個明晰的答案。(周雁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