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世界日報
2002年1月16日
【本報北京訊】兩岸考古專家共同研究福建東山島的動物化石後發現 ,台灣海峽地區有人類活動的年代,可溯至距今三萬年前,並確定此 區域的動物群來自淮河流域。 新華社報導,兩岸考古專家本月初對福建東山島發掘出來的近百件哺 乳動物化石進行研究後發現,這一動物群生活距今三萬年前,面貌與 淮河流域的動物群非常相似,與台灣澎湖海溝發崛的完全一樣,同屬 一個動物群。 考古專家認為,這是一次重大的考古突破,首次將台灣海峽有人類活 動的年代,溯至三萬年前,並確定動物群來自淮河流域的事實,推翻 以前史學家認定的台灣動物群來自華南地區的觀點。 考古專家仔細考證海底動物化石,利用先進科學儀器測定出化石年代 ,並從其中九件鹿角化石上發現被人工用石器、砍、刻、刮平、磨過 的痕跡。顯示古人類打獵時利用鹿角為工具,也證明當時已有古人類 在台灣海峽生活。 考古專家認為,大陸東山海域發現的這批包括菱齒象、犀、四不像、 鹿、牛等動物骨骼化石顯示,在距今一至三萬年以前,地球最後一次 冰河時期,因天氣變冷,淮河流域的動物南遷到現在的台灣海峽土地 。 長期研究台灣澎湖海溝古動物化石的台灣自然科學博物館研究員何傳 坤表示,直到一萬五千年前,台灣海峽還是一片陸地,古人類和哺乳 動物在此共生共存。由於冰河時期到來,全球氣候變冷,海平面上升 一百三十米至一百八十米,才形成現在的台灣海峽。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所研究員祁國琴也指出,台灣海峽自古橫著一道淺 灘,發端於東山島,向東延伸到海峽中部的台灣淺灘,再向東北經澎 湖列島而後至台灣西部;只要海平面下降四十多米,這道淺灘便會露 出海面,成為連接大陸與台灣的陸橋。直到距今八千五百年前,東山 陸橋才被最後淹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