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前沿﹕加速膨脹中的宇宙

資料來源:大紀元新聞

2002年2月12日

作者﹕章德海

【大紀元2月12日訊】宇宙之浩瀚與神奇,令人驚嘆和神往。朵朵星

系的基本成分是像恆星那樣閃閃發光的“重子型物質”,但宇宙中還

有相當一部分不怎么發光的“重子型物質”,例如星云、行星、矮星

、黑洞等。所謂“重子型物質”,是指人們在地球上或實驗室內常常

遇見的普通物質或其不同變態。

令人驚奇的是,全部“重子型物質”僅占宇宙的約4%,26%的宇宙成

分是所謂“暗物質”,另有約70%是所謂“暗能量”。這些“暗物質

”和“暗能量”是人們非常不了解的嶄新形態。宇宙不但成分特殊,

而且并非像我們初看上去那樣是靜態的,宇宙其實是在動態地膨脹著

。宇宙如此浩瀚,人類如此渺小,人們怎么知道“全宇宙”由哪些成

分組成,而且還大体知道其比例,并得出如此驚人的結論呢?

我們通過高精密望遠鏡,可以觀測到遙遠的星体發出的星光光譜線向

紅端移動。光譜紅移表明星体在退行,越遙遠的星体光譜紅移越大。

如果宇宙等速膨脹,那么距离與紅移成正比,這就是著名的哈勃定律

。1998年科學研究出現重大進展。科學家發現,宇宙并非人們一貫想

象的那樣,由于衹有物質的存在而應該減速膨脹。相反,宇宙在加速

膨脹。這標志著宇宙的主要成分不是物質,而是一種嶄新形態﹕“暗

能量”。2000年,宇宙加速膨脹有了重要佐證,這就是宇宙微波背景

各向异性的精確測定。

20世紀60年代初,科學家發現宇宙中普遍存在3K度微波背景輻射,其

實它是高溫熱大爆炸宇宙經充分膨脹后的余溫,它相當均勻和各向同

性。但是,3K度微波背景輻射有著萬分之一的非均勻性起伏,其中蘊

藏了極其丰富的早期宇宙的寶貴信息。正是從這些信息的分析中,人

們了解到宇宙是平直的,而且具有上述成分比例。不同方法的天文觀

測,如星系團X射線分布、引力透鏡、宇宙年齡的推斷、大尺度結構

演化等,給出了更多的佐證。宇宙僅有不到40%的“物質”,它包括

了“重子型”和“暗型”。各項成果的交叉驗證基本證實了我們對宇

宙的這一整体看法,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然而,挑戰也是嚴峻的。“暗物質”的本質是未知的,它與我們普通

的“重子型物質”間沒有電磁和強相互作用,因此很難探測到它,我

們僅是靠其大規模引力效應才推知其存在。相當多的科學家寄希望于

,“暗物質”就是推想中的超對稱擴充版的“粒子標准模型”中的所

謂“中性微子”,但遠未從實驗上證實其存在。至于“暗能量”就更

加神祕了。粒子物理可知作為“暗能量”可能形態之一的“真空能”

或稱作“宇宙學常數”,但它們卻總是比宇宙學中所需要的“暗能量

”高出了几十個量級。這預示著我們的基本物理存在重大缺陷和面臨

危機。

另外,一種像“宇宙學常數”那樣的“真空能”的存在將主宰宇宙的

未來,我們今天所能看見的星系都將加速飛离我們的視野,永無返還

。因此我們必須結合粒子物理和宇宙學的最新成就,研究宇宙給基本

理論帶來的嚴峻挑戰,展示一種使我們更感寬心的宇宙未來前景。

(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