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英科學家提出“循環宇宙”模型

資料來源:華聲報

2002年4月22日

華聲報訊:據新一期德國《科學畫報》雜志報道,科學家最近提出

了循環宇宙模型。 

該理論認為,宇宙將永遠不會結束,而是處於從生長到消亡的循環

過程中。大爆炸既不是宇宙的起點也非終點,而只是宇宙不同階段

的“過渡”。 

據新華社消息,現有基本理論認為,大爆炸是宇宙的開端,但對於

宇宙的最終結局并無定論。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天文學教授保羅﹒

斯坦哈特與英國劍橋大學教授尼爾﹒圖羅克共同提出了新的觀點。

他們指出,宇宙是處於不斷循環的過程中。如今的宇宙是在上個宇

宙的塵埃中誕生。“大爆炸并非空間和時間的起點,只是宇宙的兩

個不同階段中間的過渡。” 

科學家介紹說,他們的這一新理論的框架來自於弦論。弦論的基本

內容是,宇宙物質已知是由各種極小粒子組成,但因為人類受到物

理實驗精度的限制,實際上并無法測定出這些粒子是否真的是無限

小的點。科學家假設這些粒子是極小的弦(曲線),然後據此描述

基本物理定律。弦論能解釋其他基本理論無法解釋的物理現象,被

認為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此外,還有理論認為,人類所在的宇宙

之外還有另外一個無限大的平行宇宙。這兩個宇宙在多重維度(我

們所處的空間只有四個維度)中互相區分開來。兩位科學家根據上

述現有理論計算出,在這兩個宇宙之間有一個力場,可以將兩個宇

宙呈周期性地互相吸引、爾後又再排斥開來,如同人們鼓掌時兩只

手的動作一般。新理論認為,當兩個宇宙互相碰撞的時候,第五維

度暫時消失,這時就會發生一次大爆炸。新的物質世界在原有消散

的物質塵埃中被重新“創造”出來。 

於1968年最早提出弦論的意大利科學家加布里埃萊﹒韋內齊亞諾對

新理論表示接受,認為該理論將使人們認識到“大爆炸只是某些事

件的果,并非所有事件的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