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小行星,核彈不夠用
全球核武器只夠炸毀一個直徑9公里的小行星

資料來源: 人民網

2002年4月22日

許宏治

近期,美國航空航天局的科學家們在計算一顆50年前發現的小行星

的軌道時,大吃一驚,因為根據計算,這顆直徑約1公里的小行星

可能于2880年3月16日與地球相撞。盡管科學家們說,真正相撞的

概率小于1/300,但怎樣避免小行星與地球相撞,還是引起許多科學

家的關注。

地球經不起碰撞

科學家們認為,與直徑大于1公里的小行星碰撞將導致全球性災難

。在小行星撞擊地球表面時,一切位于落點周圍半徑200公里至

2000公里范圍內的東西都將毀滅。火災將籠罩更廣大的地區,數量

巨大的灰燼和塵土將被拋入大氣層中,天地一片昏暗,太陽光將不

能到達地球表面,地球溫度急劇下降,大部分喜愛溫暖的植物和動

物將會滅絕,植物的光合作用也將停止。几年后,當塵埃最終落定

,陽光重新照耀大地時,由于沖擊導致大氣層中二氧化碳大量增加

而產生溫室效應。地面溫度升高,結果引起兩極冰川的融化,隨后

造成大部分陸地上洪水泛濫。除了大氣層性質的變化外,由于直徑

1公里的小行星墜落,地球的磁場將遭到破壞,地質構造發生改變

,火山的活動性增加。許多科學家相信,6500萬年前一顆小行星撞

擊地球,是導致恐龍滅絕的原因。

如果小行星墜落到海洋,一場巨大的海嘯發生,滔天巨浪沖上陸地

,地球上海岸邊的所有生物几乎馬上就會死亡。進入大氣層中的水

分將完全改變大氣層的循環。大氣層的破壞將比隕石墜落到陸地上

更為可怕。

直徑10公里以上的小行星的墜落將足以沖破地殼,引起全球各大洲

分布圖的重組。地球就像一個液體的球,上面覆蓋著薄薄的一層只

有20公里厚的硬殼。對這樣的球,任何一下猛烈的打擊都會導致它

的碎屑四散飛濺到宇宙中。

即使是直徑只有100米的小行星,無論它墜落到哪個城市,都會使

整個城市從地球上消失。而直徑小于100米的小行星是最難發現的

。對于人類來說,主要的危險正是來自它們。

全球合作對付小行星

為了對付可能撞向地球的小行星,科學家們提出了一些方案,其中

最有名的是俄羅斯科學家提出的“堡壘”方案。它是拉沃奇金科學

生產聯合公司和聖彼得堡國際小行星危險問題研究所的專家們共同

制定的。這個方案的主要內容如下:為了發現危險的目標,必須組

織統一的全球宇宙空間監控系統以及一系列區域性中心,以便盡早

發現危險的小行星。在發現了危險的小行星以后,地球上的所有觀

測站都開始工作起來,信息將在專門設立的地球防衛中心進行加工

處理,科學家們將在這里計算出墜落地點和預計可能造成的破壞程

度,并提出建議。然后,宇航器起飛,去偵察和確定危險目標的軌

跡數據、體積、形狀及其它特點。最后,帶有核彈的攔截器起飛,

它將摧毀這個小行星或者改變其軌跡。

不過,在使用核武器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因為地球上所有積累起

來的核武器只夠用來炸毀一個直徑9公里的小行星,而且得准確地

擊中中心才行。此外,在宇宙中進行核爆炸的后果也難以預料。因

此,人們也在考慮其它對付小行星的方案,例如使用激光或鉛錠等

。

《環球時報》 (2002年04月18日第十四版)  

(責任編輯:徐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