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東方網
2002年6月30日
東方網6月30日消息:本周末,上海的各大影院開始熱映美國片《 ET外星人》,這再度激起人們對外星文明的想象。巧的是,在遙遠 的青海省白公山,因為分布著一些鏽蝕嚴重、風化良久的鐵質管狀 物而被披上了神秘的色彩。究竟是誰留下了這些壯觀整齊的遺物呢 ?有人猜測,它是外星人對地球造訪時的某種標志,或是外星人發 射塔建筑的遺址。最近,北京UFO研究會等單位組織了航天、氣象 、天文學等領域的專家學者前往柴達木盆地的“外星人遺址”進行 考察,探討外星人是否真的光臨過這里,這更引起了人們的好奇: 白公山“外星人遺址”能否揭開它神秘的面紗? 神秘的管狀物 白公山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首府德令哈市西南40多公 里處的懷頭他拉鄉,它四面被荒漠和沼澤包圍,沙梁與戈壁隨處可 見。在白公山的西南有兩座高原湖泊如璀璨的明珠鑲嵌其上,一座 叫托素湖,一座被稱為可魯克湖。令人不可思議的是托素湖為咸水 湖,而可魯克湖為淡水湖,其間有一條叫巴音河的水流相連,但水 質涇渭分明。在托素湖的東北角有一座山,當地人稱作白公山。“ 外星人遺址”和眾說紛紜的神秘的鐵質管狀物就坐落在白公山下的 岩洞里──6月22日下午,記者一行到達白公山周邊時,連續几天罕 見的暴雨剛剛退去,高原的烈日和紫外線像雪崩一般地爆發在頭頂 ,把地表的一切都赤裸裸地暴露無遺。呈現在眼前的情形如同一部 美國科幻影片所描述的火星表面,火紅色的岩石反射著刺目的光斑 ,一簇簇干旱的沙漠植物頑強抵抗著侵襲而來的罡風。這里海拔為 2800多米,空氣已顯稀薄,記者走在松軟的沙石上,腳下有一種軟 軟的感覺,好像在太空里失重的宇航員那樣。 白公山矗立在托素湖畔,已經風化的鐵質管狀口散布在山體的表面 上,沙石的岩層上有一串神秘莫測的符號和未解的字母,黝黑的岩 洞仿佛一個巨大的問號。 是否真為遺跡 這里,真的就是外星人造訪地球時留下的遺跡嗎? 從柴達木盆地目前發現的人類活動的文物資料表明,這一地區的人 類最早活動時限可追溯到上萬年以前。所見的出土文物,遠者為獸 骨、石器、陶器或皮革,近者為青銅器、刀箭、衣物等等,雖然也 有毛紡織品,但都工藝簡單、制作粗糙。在此之前從未有過鐵管之 類的現代工業產品。加之柴達木盆地自然條件惡劣,人煙稀少,當 地民族從未有過成形的工業開發史。遍查史書,也從未找到有關此 地工業的片言只語的記載。解放以后,國家曾經几次大規模開發過 柴達木,但根本未在托素湖周圍施過工。 據當地人回憶,除了白公山北草灘偶有流動牧民外,這一地帶沒有 任何居民定居過,所以可以肯定這里不可能是古人或現代人的遺址 。 一些專家學者認為這是外星人的遺址。他們的依據是柴達木盆地地 勢高,空氣稀薄,透明度極好,是觀測天體宇宙理想的地方。外星 人如光臨地球,托素湖應該是星際交往的首選地點之一。 探訪托素湖 帶著好奇和神往,記者一行終于在6月22日下午來到了托素湖畔。 遠遠望去,在托素湖邊高出地面几十米的黃灰色的山崖在烈日和紫 外線的襯托下,猶如一座金碧輝煌的金字塔。當地人稱這座“金字 塔”為白公山。 白公山山腳下依次分布著三個岩洞,中間的岩洞最大,而其余的兩 個已經被坍塌的碎石掩埋。記者看到,中間的洞離地面約有2米, 洞深約6米,最高處約8米。與通常所見的岩洞不同,它有點兒像人 工開鑿的洞。洞內上下左右都是純一色的沙岩,除了沙子之外,沒 有任何雜質。令人吃驚的是一根直徑為40厘米的大鐵管從山頂斜插 到洞內,由于多年的鏽蝕,現在只能看見半邊管壁。另一根相同口 徑的鐵管從底壁通入地下,只露出管口,可以量其大小,卻無法知 道它的長短。洞口處有十余根鐵管子穿入山體,鐵管之間距離不等 ,大約是在一條等高線上延伸。這些鐵管子直徑在10到40厘米之間 。管壁與岩石完全吻合,不像是先鑿好洞后放進管子,而好象是直 接把鐵管子插入堅硬的岩石。如果把山體比作一只饅頭,把鐵管子 比喻成筷子,那么山與鐵管子的結合,就像將筷子插進饅頭一樣容 易和契合。 洞口對面約80米就是波光粼粼的托素湖,就在離洞口40多米的湖灘 上,又有許多的鐵管子散見于滿灘裸露的沙岩上。 這些鐵管子順東西延伸,鐵管直徑較山下的鐵管子小,從2厘米到 4.5厘米不等。從殘留的鐵管子形狀上看,有直管、曲管、交叉管、 紡錘形管等,形狀奇特,種類繁多。最細的鐵管內徑不過一根牙簽 的粗細。雖經歲月的腐蝕、沙子的填充,但細管內并沒有被堵塞。 另一部分鐵管子則分布在湖水里,有的露出水面,有的隱藏在咸澀 的湖水里,被波浪和時間淘洗著,形狀與粗細同湖灘上的鐵管相類 似,散布在附近約800米到1000米的淺水里。 更讓人驚愕的是湖邊的石頭:絕大多數石頭呈几何圖形,有正方的 ,有長方的,有鑽了孔的,有打了眼的,似非天然而成,非常相似 于某種建筑材料。 托素湖邊岩洞、鐵管及特殊石頭的分布面積約為半平方公里,規模 相當可觀。 據陪同記者現場采訪的德令哈市市委宣傳部部長秦建文介紹,這里 的鐵管片樣品曾被送到錫鐵山冶煉廠化驗室進行化驗。該化驗室的 冶金金屬成分化驗水平在全國冶金系統是先進的,成果是可靠的。 化驗認為鐵管片樣品的成分中氧化鐵的成分占30%以上,二氧化硅 和氧化鈣的含量較大,這與砂岩沙子與鐵管子長期鏽蝕融合有關, 它說明鐵管的時間已經為時久遠。樣品中還有無法化驗的元素占7 %到8%,這就更增大了鐵管的神秘程度。 據海西州州委宣傳部的楊林同志介紹,來自北京的有關專家曾將鐵 管片的樣品帶回化驗,經科學測試鑒定出,該鐵管的年代至少在 5000多年以前甚至更久遠一些。 5種猜測話謎團 白公山存在“外星人遺址”的消息被媒體披露后,引起了專家學者 和廣大讀者的關注,在記者現場探訪“遺址”的過程中,發現了以 下几種猜測──1、是否史前期留下的遺物?也就是說在我們這屆 人類之前,還有一次人類史,他們的工業、文化水平遠高于現在, 這屆人類被冰川滅絕后,但其遺物猶存。這個說法顯然不存在,因 為這一帶未見到任何冰川活動的跡象。 2、是否化石,如蘆葦等類的莖管植物化石,在高壓下形成呢?但 從科學的角度分析,任何動植物化石,只能保持其原樣,而不可能 形成有規律、有排列方向的鐵管。這一帶的沙石沒有成化石的條件 ,附近山巒與此岩性時代、成分完全一樣,不僅不見任何化石(即 無化石條件),也不見這樣的鐵管,甚至連鐵粒子也沒有分布。 3、特殊地質現象說。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研究員鄭劍東曾赴此 處實地考察,認為所謂“外星人遺址”應該是一種特殊的地質現象 。去年4月,11位中國地學界專家為此組成課題組,包括鄭劍東教 授在內的6位專家親赴托素湖考察。據鄭教授介紹,這些奇特的管 狀物分布在距今五六百萬年前的第三紀砂岩層中,都呈現出鐵鏽般 的深褐色,成分以氧化鐵為主。談到管狀物成因,鄭教授表示有多 種可能。一種是植物埋葬形成的化石﹔另外管狀物也可能是砂岩層 快速沉積形成,這在沉積岩石學上是很常見的現象。鄭教授本人則 更傾向于地下岩漿上升到地面,岩漿中含鐵的物質凝聚形成了管狀 物。雖然不排除人工鑽鑿、沖擊的可能,但專家組認為“外星人遺 址”還是一種地質現象。鄭教授說:“從科學探秘的角度講,這些 管狀物的確存在許多謎團,比如尺寸之大國內罕見,有的管狀物還 有很強的放射性,但如能深入研究,我相信‘外星人遺址’的真正 成因不久會大白于天下。” 4、外星人的選擇。有關專家認為,以外星人的眼光看,柴達木德 令哈一帶是星際交往的最好之地,如果外星人乘坐飛行器進入地球 ,首先看見的是柴達木,最醒目的是咸淡兩湖,最易辨識的自然也 是白公山,可見這里是外星人進入地球后,來去起落最理想的地點 。但另一個疑難問題又浮出水面,為什么有那么多的水上、水下的 管道?是研究托素湖蘊含的化學元素,還是托素湖水另有它用? 5、海底沉船說。億萬年前,柴達木盆地曾是一片汪洋大海,歐亞 板塊的漂移、喜馬拉雅山脈的隆起,造就了群山環繞的高原盆地, 于是就有了一個更具想象力的說法──一艘類似“諾亞方舟”的巨 船擱淺于此。滄海桑田,斗轉星移,這艘巨船被風沙掩埋,形成了 現在的狀況,而那些形形色色的鐵管則是巨船上的構件。 在記者采訪的日日夜夜里,各種猜測和說法縈繞不去,但有一點是 不容置疑的,即對以上的種種說法,需要有更強有力的証據和更加 縝密的科學分析來証實,就像偉大的詩人歌德所說的那樣:“在此 之前,一切都不過是虛妄的說法”。 讓我們期待此次科學考察和研究取得成果。 選稿:王婷婷 來源:蘭州晨報 作者:葉舟王 聰楊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