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欲在太陽系建超級高速公路

資料來源:人民網

2002年7月31日


設計的飛行路線蜿蜒曲折(示意圖)

美欲在太陽系建超級高速公路

優勢:飛行其中無需燃料

原理:重力旋轉力相抵消

外形:螺旋形的扭轉隧道

兩點之間最短的距離可能是直線距離,但直線距離并不一定是行走

起來最節省能量的距離,特別是在地球之外行走。美國航空航天局

(NASA)的網站上30日登出一張科學家設計的在太空行星之

間飛行的路線,按照設計的蜿蜒曲折路線在太陽系行星中飛行,宇

宙飛船可以不需要燃料和其它能源的推進。

                      空間隧道連接行星

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噴氣推進研究室的計算機科學家、數

學家馬丁﹒羅,領導著一隊科學家一直在研究設計行星之間的最佳

飛行路線,馬丁說:“在理想世界中,我們可以完成任何任務而不

需要耗費一丁點燃料。”

馬丁設計的太空路線看起來像地球上的高速自動通道,實際上這些

路線是一條條空間隧道,隧道將太陽和其它行星連接起來。每兩個

天體之間都有5個拉格朗日點(拉格朗日,法國著名數學家、力學

家),而馬丁的隧道正是按照拉格朗日點的分布軌道而在行星之間

蜿蜒,在隧道中行走太空船的重力和旋轉力能夠相互抵消,所以太

空船几乎可以不需要任何能源動力。

                      大大縮短飛行時間

馬丁﹒羅稱他設計的路線圖為“太陽系內的超級高速公路”,“空

中路線呈螺旋形,像扭曲旋轉著的繩索。”

8月,馬丁﹒羅計划將他的路線圖公之于眾。NASA的高級官員

道格﹒庫克認為馬丁的路線圖將會幫助人們更好的理解太空飛行,

也能幫助以后人類對外太空的探索。例如,“陸地行星發現者”望

遠鏡可以改變軌道在“太陽系內的超級高速公路”中飛行,從距離

地球軌道161萬公里以外的地方到達臨時的月球軌道進行維修工

作。新軌道可以將維修小組的飛行時間由几個月縮短為三天,大大

減少了資金消耗和飛行員受輻射危害的可能性。(塵塵)

                □每兩大天體中有5個拉格朗日點

一個小物體在兩個大物體的引力作用下在空間中的一點,在該點處

,小物體相對于兩大物體基本保持靜止。這些點的存在由法國數學

家拉格朗日于1772年推導証明的。1906年首次發現運動于

木星軌道上的小行星(見脫羅央群小行星)在木星和太陽的作用下

處于拉格朗日點上。在每個由兩大天體構成的系統中,按推論有5

個拉格朗日點,但只有兩個是穩定的,即小物體在該點處即使受外

界引力的攝擾,仍然有保持在原來位置處的傾向。每個穩定點同兩

大物體所在的點構成一個等邊三角形。 

來源:《信息時報》 2002年7月31日 (責任編輯:王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