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月球建太陽能發電廠 解決能源危機

資料來源:新華網

2002年8月27日


未來月球基地及太陽能發電廠示意圖

研究表明,大約50年后,人類目前廣泛使用的傳統能源煤、石油和

天然氣將面臨嚴重短缺的局面。嚴峻的能源危機迫使人類將目光轉

向浩瀚的宇宙,而月球是人類尋找地球以外能源的首選目標。

            解決能源危機困難重重

目前,科學家正在努力尋找解決能源危機的辦法,而月球以其獨特

的環境特征、巨大的能源儲庫,自然成為人類尋找地外能源的首選

目標。

本來,科學家一直將希望寄托在太陽能和核反應堆上(包括核裂變

發電和核聚變發電)。然而,濃密的地球大氣層致使在地球上利用

太陽能有許多不穩定因素﹔利用核裂變反應獲得電力的方法往往產

生大量放射性廢料,容易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而目前正加速發展

的利用氘和氚熱核聚變反應堆生產能源的方法,同樣因形成強大的

中子輻射而存在放射性問題。

            在月球上建太陽能發電廠

由于月球表面几乎沒有大氣,太陽輻射可以長驅直入。計算表明,

每年到達月球范圍內的太陽光輻射能量大約為12萬億千瓦,相當于

目前地球上一年消耗的各種能源所產生的總能量的2.5萬倍。按太

陽能能量密度為1.353千瓦/平方米計算,假設在月球上使用目前光

電轉化率為20%的太陽能發電裝置,則每平方米太陽能電池每小

時可發電2.7千瓦時,若采用1000平方米的電池,則每小時可產生
2700千瓦時的電能。

由于月球自轉周期恰好與其繞地球公轉周期的時間相等,所以月球

的白天是14天半,晚上也是14天半,一天相當于地球一個月的長度

,這樣它就可以獲得更多的太陽能。科學家認為,如果在月球表面

建立全球性的并聯式太陽能發電廠,就可以獲得極其丰富而穩定的

太陽能,這不但解決了未來月球基地的能源供應問題,而且隨著人

類空間轉換裝置技朮和地面接收技朮的發展與完善,還可以用微波

傳輸太陽能,為地球提供源源不斷的能源。

            月壤中富含氦─3

現實可行的解決未來能源問題的途徑是建造和使用氦─3同位素(

3He)的熱核反應堆,這種反應堆沒有中子輻射,不會造成環境危

害。但遺憾的是地球上3He儲量極為有限,地球天然氣中理論上的

總含量僅為10─15噸,而月壤中富含3He。

除了極少數非常陡峭的撞擊坑和火山通道的峭壁可能有裸露的岩石

外,整個月球表面都被月壤覆蓋,在月海區平均厚約5米,月陸區

厚約10米。這些土壤長期接受太陽的照射,富集由太陽風粒子直接

注入的揮發性化學元素和同位素,在這些稀有氣體中就有大量的

3He。據估算,月壤中3He的資源總量可達100萬─500萬噸。3He是

一種清潔、安全和高效的核聚變發電的燃料。據專家計算,如果采

用D─3He(氘和3He進行核聚變反應產生電能)核聚變發電,美國

年發電總量僅需消耗25噸3He﹔中國1992年的年發電總量只需8噸

3He,全世界一年有100噸3He就夠了。以目前全球電價和空間運輸

成本算,1噸3He的價值約40億美元,而且隨著空間技朮發展,空間

運輸成本肯定將大大下降。最近法國科學家宣布,2030年將使利用

3He進行核聚變發電商業化。這樣,開發利用月壤中的3He將是解

決人類能源危機的極具潛力的途徑之一。

編輯:黃河  來源:新華網 作者:中科院國家天文台 鄒永廖 劉建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