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世界日報
2002年12月4日
【本報台南訊】南科考古隊2日在台南科學園區第二座工業用高架 水塔及配水池用地搶救大坌坑文化,挖到距今約五千年到四千五百 年前第一個有棺木板的墓穴,將進一步鑑定棺木板的材質。 南科考古隊還挖到二十多個保持完整的繩紋陶罐,及一對年約20歲 男女合葬的骨骸。考古隊領隊朱正宜表示,這些都是南科考古隊在 南科搶救過的八個文化遺址區未曾發現過的。 朱正宜是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從1995年底即率南科 考古隊在台南科學園區進行文化遺址搶救作業。南科考古隊六年多 來已在南科搶救道爺、五間厝、三抱竹、南關里、北三舍、五間厝 北、右先方及石頭埔八個文化遺址區,共挖掘出三百七十多具人體 骨骸及大量陶甕。目前搶救的第二座高架水塔及配水池基地,是南 科第九個文化遺址區,位在南關里東邊,取名「南關里東文化遺址 」。 朱正宜表示,南關里東文化遺址是屬南科籌備處發包施工的第二座 工業用高架水塔用地,位在環東路二段與台灣高鐵路線間,考古隊 在工程施工期間派員監看,在靠近工地北側距地面約六公尺下方發 現大量遺址,鑑定確認是屬五千年前的大坌坑文化層,面積初估約 一千五百平方公尺。 朱正宜說,考古隊在南關里東文化遺址搶救初期,共挖到約二十具 人體骨骸墓穴,二十多個完整繩紋陶罐,還有大量穀物種籽、貝殼 等。考古隊1日在靠近西北端挖到人體骨骸墓群,在不到一百平方 公尺範圍發現15具人體骨骸。多數人體骨骸及文物集中在離海平面 0.5公尺到1公尺以下的土層。由於第二座高架水塔工程急於趕工, 基地文化遺址搶救工作將趕在年底前完成。 他表示,工作人員2日上午挖到一個兩端各有棺木板的墓穴及陪葬 甕罐,他說台灣已發現的文化遺址區搶救出土的文物,迄未發現含 有棺木板的墓穴,這座含棺木板的墓穴相當特殊,已出土的棺木板 長40公分、寬10公分、呈褐色,材質頗為堅硬,將進一步鑑定屬那 種木材。 南科考古隊前年9月在監看奇美電子興建LCM組裝廠時,也發現約 一千平方公尺範圍有繩紋陶片等文化遺址,鑑定證實是距今五千年 前到四千五百年前的大坌坑文化,考古隊花一個多月完成搶救,出 土文物包括12具完整人體骨骸,140個灰坑及兩隻全台最早的犬全 骨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