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另類生命形式 電腦模擬外星生命演進

資料來源:人民網

2002年12月12日

美航空航天局計划打造數百顆虛擬行星  探索另類生命形式電腦模

擬外星生命演進

模擬行星上將被“播種”下原始形式的生命,看這些基礎生命經過

數千萬年的滄桑變遷后會發展成什么形式

本報綜合報道美國航空航天局(N ASA ) 計划在電腦上創造數百個

“人工合成行星”,代表在遙遠的星系內圍繞恆星運行的天體。這

些存在于網絡空間的虛擬星球將嚴格按照科學原理塑造,然而最終

的結果卻是無法預料的,沒人能確定最后完成的遙遠世界的模樣,

這正是該計划的關鍵所在。

探索另類生命形式

NASA虛擬行星實驗室啟動不久,全部行星系統的建造需要5年時

間。整個計划起源于一個簡單的問題───NASA計划在10年之后

發射名叫“類地行星搜索者”的飛行器,到太陽系外尋找類似地球

的行星,并尋找生命存在的線索,可是,研究者對于具體該尋找什

么東西卻沒有多少線索。

如果明天就發射“搜索者”,科學家們只能根據地球上生命的形式

編寫軟件,這意味著飛行器只能識別類似地球生物的生命形式。但

是在廣闊的宇宙中,完全可能存在人類無法預測的生命形式和活動

,它們可能產生科學家想像不到的大氣信號,而人類的搜索器可能

對它們視而不見。

模擬行星滄桑變遷

模擬行星上將被“播種”下原始形式的生命,看這些基礎生命經過

數千萬年的滄桑變遷后會發展成什么形式。其中一顆行星將以數十

億年前地球的模樣為原型,再散播以地球上存在卻已經處于微弱勢

力的微生物。

開列大氣光譜可能性清單

虛擬實驗室將創造一份可能的光譜清單,代表各種生命形式組合在

其棲息的行星大氣層造成的光學信號。這些結果將與地球和太陽系

其他行星(也許還包括它們的衛星)上收集到的數據進行比較,以檢

測虛擬模式的准確性,隨時加以改善。

整個計划基于一個重要前提───即在宇宙中,几種簡單的原料就

可能產生千差萬別的結果。比如地球和金星,科學家猜測,最初兩

顆星球可能都散布著數量相近的水和有機物混合體── vola tile 

 ( 所謂不穩定飄浮物)。然而,地球最終成為“被海洋覆蓋的綠洲”

,金星卻變成“沙漠地獄”。  (宇) 

來源:《南方都市報》 2002年12月12日 (責任編輯:張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