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東方網
2003年1月4日
太陽何時爆炸?地球何時毀滅?科學家眾說紛紜。荷蘭科學家萬﹒ 杰爾﹒梅爾提出聳人聽聞的假設:我們的太陽只剩下6年壽命。 萬﹒杰爾﹒梅爾是荷蘭的天體物理學家,他根據最近11年太陽核溫 度變化的數據,認為現在太陽上發生的一切與發生在超新星爆炸前 的變化十分相似。 萬﹒杰爾﹒梅爾認為,太陽核的溫度通常為2700萬華氏度,但最近 這些年上升到4900萬華氏度。如果太陽核溫度上升速度越來越快, 而這個過程又無法抑制,那么,太陽大約6年之后不可避免會爆炸。 太陽爆炸會造成什么后果呢?我們可以觀察離爆炸過的超新星很近 的一顆行星的變化。俄羅斯太陽地球物理學院西伯利亞分院的圖像 資料演示:超新星爆炸后約8分鐘,整個星空淹沒在巨大而可怕的 耀斑之中。接下來,與爆炸發出的使人目眩的光芒一起到來的看不 見的X射線、紫外線和輻射,它們沖破大氣保護層,瞬間就會毀滅 所有生物。爆炸的輻射能量使大氣層和行星表面的溫度一下子加熱 到几千華氏度。海水開始大量蒸發。行星被灼熱的氣體籠罩。透過 濃霧,一只膨脹的球體在閃閃發光,夜色蒼穹紅里透紫,整個場面 十分可怕。 萬﹒杰爾﹒梅爾的結論讓人們深感不安,不過好在這只是他個人的 假設,許多科學家都對此表示懷疑。科學家普遍認為:太陽的年歲 約45億年。在此期間,它將耗去太陽核里一半的氫。換句話說,這 些“燃料”足夠太陽燃燒40億─50億年。這個年限如此之長,人們 完全不必為太陽的爆炸和地球的毀滅而擔驚受怕。太陽地球物理學 院西伯利亞分院的科學家謝爾蘭﹒亞澤夫指出,衛星不間斷記錄最 近几十年太陽的輻射通量表明,在我們的行星系里,能量的主要來 源───太陽所釋放的能量跟過去一樣是很穩定的。也就是說,照 到地球上的太陽能的數量始終是相同的。根據地質和歷史的資料, 太陽輻射几萬年一直很穩定。否則,地球就會有海洋沸騰和全球冰 川的痕跡。 針對萬﹒杰爾﹒梅爾的觀點,還有一種不同意見。由于熱核反應的 結果,星體上存有的氫“燒盡”,取而代之的是形成氫原子核,以 及重元素鐵、鈾和鎳。當氫燃料消耗殆盡,星體的外殼迅速崩裂, 并由于沉重的鐵核吸引,往里面墜落,在墜落過程中,由于密度增 大,電子被質子抓住,形成中子核分離出來的大量中微子。中微子 外沖的過程中,又吸引了迎面而來的墜落的星體外殼,讓其以極快 的速度散落空間,這就是爆炸。但是科學家認為,所有這一切對太 陽系的小行星都構成威脅。星體要爆炸成為超新星的話,它至少質 量上比太陽要大兩倍。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大學教授詹姆斯﹒凱斯金格的理論也跟荷蘭科學 家的相矛盾。他并不否認,太陽和其他星體一樣,不是永恆的。太 陽不可逆轉地變得又亮又熱,導致地球漸漸脫水,這個過程要達到 帶來災難的程度,不像通常認為的要50億年,而是早得多。計算機 計算結果表明,這個過程需要5億年。美國密歇根大學的物理學家 弗雷特﹒埃杰姆斯倒很樂觀。他認為離破壞性聚變還有35億年。未 必會有人能看到太陽的爆炸,因為早在這之前太陽就把一切生物都 毀滅了。 科學家對太陽進行系統的研究才100年多一點。關于太陽的科學, 從太陽的結構到太陽的活動,均有待進一步研究,人們期待科學家 新的成果。 選稿:左力大 來源:環球時報 作者:丁永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