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法新社
2003年1月9日
(法新社巴黎電)困惑科學家長達三十年的月球磁場神秘消失謎 團可能終於有解了。英國﹁自然﹂科學雜誌報導,阿波羅太空船太 空人攜回的月球岩石顯示,月球一度擁有磁場,但其後神秘消失。 月球磁場於三十六億到三十九億年前,大約在月球形成後五億到十 年億年間突然出現,但啟動磁場約六億到九億年後又突然消失。 科學家認為,固體星球的磁場係透過﹁發電機效應﹂產生,通常於 星球的熔融鐵核心沐浴在移動的導電性流體中形成。 該導電性流體因對流效應(熾熱核心釋出的熱波)和星球自轉而繞 著星球流動,產生電流並形成磁場。 但分析月球岩石的結果顯示,月球並未擁有此種可驅動發電機效應 的熾熱核心。 相反的,事實上,一切証據皆顯示月球過去曾擁有熔融外殼,由液 態岩石構成的岩漿海最後冷卻變成月球表面,形成的黑色斑塊一度 被太空人誤認為海洋。 月球磁場到底如何產生?柏克來加州大學地球和行星科學系物理學 家史泰格曼領導的研究小組提出的三維(3D)模擬可能已找到解答 。 他們指出,當較輕的液態岩石浮至月球表面形成岩漿海時,同時亦 形成密度較高且充滿諸如鈾和釷等較重放射性元素的次表面區。 這些放射性元素會衰變,並釋出熱能,宛如電毯般加熱月球的鐵核 心,超熱物質會對流至表面,因而提供轉動﹁發電機﹂的力量。 史泰格曼領導的研究小組表示,一旦放射性元素衰變至某種程度後 ,對流現象即停止,磁場也因而消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