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來自哪裡?其起源之謎引起科學家興趣

資料來源:新華網

2003年1月14日

稿件來源:北京晚報 

一眨眼,人類第一次登陸月球已經30多年了。但月球來自哪里?這

個謎緊緊地困擾住了地球上的科學家。最近有研究說,有直接証據

表明,月球是地球與另一個行星發生劇烈碰撞的結果。

以前也曾對地球和月球上的岩石樣本進行過分析,說二者一模一樣

,應該是起源于同一種物質。但就這樣草率地認為地球和月球本是

一家,問題挺多。比如說,月球和地球是怎么同時從同一物質形成

的。有說法是,早期地球轉得太快,以至于開始膨脹,最終破裂分

離出月球,可惜這種說法信服的人不多。 

據《新科學家》報道,瑞士科學家最近也比較了月球和地球的岩石

樣本,結論卻與上述研究不同。他們使用質譜儀法,把樣本經過氬

燃燒氣化,高精度地分析樣本里成分的重量,結果發現,雖然二者

在多數方面極其類似,但月亮岩石樣本的鐵57對鐵54同位素的比率

比地球上的要高一點。 

科研人員說:“我們惟一可以解釋的就是,在月球和地球的形成過

程中,它們部分氣化了。”只有“巨大行星相撞”理論才可能具有

氣化原子所需要超過1700攝氏度的高溫環境。太陽系誕生大約5000

萬年后,一個像火星那么大的行星(Theia)與地球發生了碰撞。這

個災難性的碰撞威力巨大,可能是超過使得恐龍滅絕的那次行星碰

撞所釋放能量的1億倍,足以融化、氣化地球的相當一部分,Theia

同時也被完全摧毀了。碰撞所產生的殘骸進入地球的軌道,最終合

并形成了月球。 

當氣化鐵原子時,質量相對輕點的同位素先蒸發掉。既然變成月球

的殘骸曾經被徹底氣化,它有可能損失較多較輕的鐵同位素,也就

是說月球鐵57對鐵54的比例要比地球高一點。科學家所以有上述之

解釋就是根據這一點。 

關于月球的起源此前還有一種理論,該理論認為是路過的天體被地

球引力“抓住”了。月球起源之謎引起了不少科學家的興趣。今年

歐洲航天局將用衛星發射一台重3公斤、烤箱大小的壓縮影像展示X

射線光譜儀,儀器將沿著離月球表面僅1公里的橢圓形軌道繞月球

運行,監測并記錄不同的光波數據。其中,由它測定的首張完整的

高分辨率月球地圖以及獲取的有關鎂和鐵比例的數據等,將有望告

訴我們月球到底起源于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