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以科學家發現類星體暗物質暈存在的証據

資料來源: 東方網

2003年1月23日

東方網1月23日消息:據此間媒體報道,以色列和美國的兩位天體

物理學家將在23日出版的英國《自然》雜志上宣布,他們首次發

現了類星體周圍暗物質暈存在的証據,這將有助于解釋類星體的一

些特征和形成過程。

類星體是宇宙中最遙遠、最明亮的天體,有的類星體釋放出的能量

超過1000個普通星系所釋放能量的總和。對于類星體的本質,

天文學家曾有過許多設想。目前比較流行的解釋是,類星體是劇烈

活動的星系核心,在那里存在著質量可能超過10億顆恆星的超巨

型中央黑洞,正在吞食周圍的氣體塵云。

但這個解釋存在一定問題,類星體是非常遙遠亦即非常古老的天體

,有的類星體在百億光年以外,它們的年齡必定超過一百億年,否

則其光芒便不可能到達地球。這意味著,一些類星體在宇宙大爆炸

之后不到几十億甚至十億年就誕生了,這么短的時間不足以使星系

和超巨型黑洞在原初氣體塵云中誕生。

一些科學家利用暗物質來解決這個問題,他們認為星系不僅包含我

們能觀察到的物質,還包括大量無法看到的物質。目前人們尚不清

楚暗物質究竟是什么,但它的引力作用對于星系的穩定存在很重要

。如果類星體及其宿主星系周圍存在暗物質暈,就可以解釋為什么

類星體出現得如此之快。

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和美國哈佛大學的科學家在英國《自然》雜志

上報告說,他們在類星體的光芒中首次發現了暗物質暈存在的証據

。

他們認為,作為超巨型黑洞的類星體吞食周圍氣體時,會與暗物質

暈的邊緣相撞,產生激波。撞擊使氣體迅速加熱,氣體中不帶電的

原子分解成為帶電離子。類星體發出的光本來有一些會被氣體吸收

,只不過氣體在離子化之后就變得透明了。類星體與暗物質暈撞擊

導致氣體突然變得透明,會在類星體的光譜特征中反映出來。科學

家表示,他們分析了兩個遙遠類星體的光譜之后,發現了理論所預

示的這種變化。他們還據此估計出了有關暗物質暈和黑洞的大小。

編輯:朱彥   來源:新華社  作者:王艷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