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積極從事太陽系天文科學之研究

資料來源:中央社

2003年2月3日

(中央社記者謝潮坤台北特稿)美國總統布希和美國航空太空總署

的太空梭飛行計劃負責人狄特摩一日對哥倫比亞號太空梭的爆炸事

件發表談話時都表示,美國的太空飛行任務不會因此被阻斷。其實

太空梭飛行只是美國研究太陽系天文科學的一小部份而已,一次飛

行任務失敗當然不會阻斷整個太空計劃的進行。

美國歷任總統都曾經在演說中表示,美國政府的一項重要目標是繼

續使美國在科學技術方面領先全世界,那廣大無垠的太空正是美國

科學家大顯身手的場所。

自一九五八年成立太空總署後的四十多年當中,先後派遣太空人登

陸月球、發展太空梭飛行技術、發射許多人造衛星和太空船以供探

測和研究天文與地球科學之用。此外又與俄羅斯等國家建造一個國

際太空站,以供長期研究太空科技之用。

太空總署一步一步地從事對太陽系天文科學的研究。除了從太空對

地球作深入的各種研究以外,對太陽和太陽系裡面的主要行星,如

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和數種慧星

也在進行各種探測與研究,月球更是主要的研究對象之一。

首先談到對月球的探測。美國太空總署將於今年初與歐洲及其它國

家的太空總署合作,發射一個小型的太空船(SMART-1)到月球上空

,對月球表面作更進一步的探測,並測試一種太陽能電力推進技術

。

其次談到對火星的探測。太空總署於二零零一年四月七日發射奧得

賽太空船(Odyssey)去探測火星,它於飛行大約半年之後抵達火星的

上空。這個太空船上有三具高性能的攝影機和探測器,可以把有關

火星及火星外圍的化學成份、火星表面的礦物質,以及輻射性天然

環境的資料,用電波傳回地球供科學家研究。它也可以探測火星上

有沒有水,以及幫助地球上的科學家判斷人類能否在火星上生存。

此外,太空總署計劃於今年五月到七月間,發射二個裝著許多精密

器材的科學實驗室,並能自動行駛的科學研究用履帶車到火星上,

它們能夠在火星表面上搜集和分析其地質資料,並將有關資料用電

波傳回地球。每個都是一百八十公斤重,並且性能與構造都相同。

太空總署也曾於一九八九年發射伽利略號太空船(Galileo)到木星,

在經過大約六年的飛行之後抵達木星的軌道。它放出的探測器進入

木星的大氣層,以探測其溫度、壓力、化學成份、雲層特性、和閃

電,並將所得資料傳回地球。

另一個非常令人敬佩的是航行者二號太空船(Voyager2)的星際飛行

任務。這個太空船從一九七七年發射至今已在外太空飛行了二十多

年。飛越了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現在還正在星際之間飛

行。它每到一個星球上空都會以儀器探測其大氣層、磁場、衛星和

其它資料。直到今日,地球上的科學家還可以遙控它。

由此可以看出美國太空科學實力之強大。三十年前,當美國最後一

位登上月球的阿波羅十七號太空人賽南(EugeneCernan)被記者問到

感受如何時,他回答說:「這並不是一個結尾,而是一個新時代的

開始。我們正在前往火星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