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人民網
2003年2月18日
2月14日美國《科學》雜志發表文章,介紹了美國科學家的最新發 現。三十多年前科學家們提出的火星大氣模式存在著明顯的錯誤。 最近的研究表明,火星上的永久極冰帶大部分是水結成的冰,而不 是以前所認為的二氧化碳。 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科學家們就知道火星的北極大部分被水結成 的冰所覆蓋。最近,科學家們又發現,火星南極并不像以前推斷的 被二氧化碳或所謂的干冰所覆蓋。 1966年,美國宇宙飛船第一次訪問火星后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即 火星周圍的大氣主要由二氧化碳組成。當時科學家們認為,火星的 極冰也多是凝結的二氧化碳。后來美國的宇宙飛船又發現火星北極 的冰蓋在1米的干冰下有水冰。干冰在每年夏季時都要融化。但當 時科學家們堅持認為,火星的南極冰蓋都是由二氧化碳組成的。 三年前火星探測器發回的火星照片引起了科學家們的關注。這些照 片表明,火星南極的冰蓋上有許多圓坑。這些坑大約有8米深,直 徑從數百米到上千米不等。科學家發現,這些坑的深度基本相同, 但尚不清楚其原因。這些坑的底部平緩,每年隨著冰的融化,坑的 直徑會有1至3米的增寬。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這些坑為何只增寬而不 加深發現,9米左右往下是干冰向水冰過渡的一個層面,即使溫度 高一些,也仍堅硬。 根據新的紅外數據分析,這些坑底部的溫度比較高,不可能形成干 冰。因此,底部應為水凍成的冰。科學家們認為,外表的干冰掩蓋 了火星南極存有大量的水,而且南極的干冰層比北極要厚一些。因 此,在夏季這些干冰層不會完全消失。此外,美國火星探測器發回 的資料顯示,在火星表面和火星兩極外的其他地區都存有大量的水 冰。 火星上并沒有大量的二氧化碳的推論使得科學家們對火星是否能夠 適應人類居住產生了疑問。 根據科學家們原來的設想,通過增強溫室氣體效應,可以使火星像 地球一樣暖和和濕潤。例如將火星上的資源變成溫室氣體,從而使 大氣變暖,融化極冰。然而,如果火星的兩極都是由水冰組成的話 ,那就沒有足夠的二氧化碳可以實現這種催化作用。 科學家們認為,金星、地球和火星都存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在金星 ,二氧化碳主要存在于大氣之中,因此造成了二氧化碳流失效應。 而地球的二氧化碳大部分存于海洋的碳酸鹽中。 火星缺少二氧化碳也証實了地質學家們的假設,即是水的力量使得 火星上出現了許多大峽谷,而且這股造山力量仍繼續利用地下水的 運動使地面不斷隆起。 火星擁有大量水冰給火星探測帶來的好消息是,科學家將來親自登 上火星時,他們可以依靠當地的水作為飲用水,甚至將水變成燃料 為飛回地球提供動力源。(張振東) 來源:《北京青年報》 2003年2月18日 (責任編輯:徐冬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