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世界日報
2003年2月26日
【中新社肇慶廿四日電】時下,在廣東肇慶七星岩太陽島上,每天 都有絡繹不絕的遊人前往一睹「太歲」的真面目。 在該島金頂八方天樞亭下的展場,一塊仍在緩慢生長的肉團重約15 0公斤,被浸泡在一個裝有褐色營養液的80厘米高、直徑一米的八 角玻璃器皿中,略呈飄浮狀態,水中部分呈白色,像一塊汁液欲滴 的「肥肉」,不時有極小的氣泡從營養液中升起,產生的水氣附著 在玻璃壁上。 工作人員介紹,該肉團就是傳說中的「太歲」、「肉靈芝」,學名 「特大型罕見粘菌復合體」。據說廣東還是首次展示「太歲」。 據島上的資料顯示,1992年郟西周至縣農民杜戰盟首先發現肉靈芝 ,當時稱為「不明生物體」、「怪肉」,為中國大陸各媒體所關注 。經生物科學家數年歷史考證和科學探究,證實「怪肉」是神話史 書《山海經》及明代醫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的「視肉 」、「聚肉」、「封」、「太歲」、「肉靈芝」,現代醫學將其取 名為大型粘菌復合體。 肉靈芝,其形如肉體,顏色多樣。形狀有珊瑚狀、肉狀脂肪狀、牛 肝狀等,表面光滑洞徹恰如堅冰,分層性明顯,肉質細膩,富有彈 性,生食其肉感覺如海蟄,在零下18攝氏度低溫下冷凍存放後不失 活,肉體在脫離營養液後,置於高溫和強光直射下多日不腐敗。李 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把肉靈芝收入「菜部」芫類,稱其為「本經 上品」,對一些疑難病症有特殊療效,久食可輕身不老,延年如神 仙。 作為生物體的太歲是確實存在的。古人假定的「太歲」是一個天體 ,它和歲星(木星)的運動速度相同,而方向相反。相傳太歲到了 哪個區域,相應的在那個方位地下就有一塊肉狀的東西,它就是「 太歲」的化身。在該方位動土就會驚動太歲,稱「在太歲頭上動土 」。大陸專家認為肉靈芝為活的生物體,它以細菌、酵母菌、霉孢 子等微生物為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