彗星--地球生命之鄉?

資料來源:明報

2003年2月28日

【明報專訊】小行星一旦撞擊地球,嚴重的話會造成滅絕大災難,

但自古以來一直被視為不祥之物的彗星,卻可能隱藏地球生命之源

的奧秘。

位處太陽系外圍的「奧爾特雲」(OortCloud),被認為是彗星的故

鄉。許多天文學家相信,該個空間區域有至有1000億顆以上的原始

彗星(沒有彗髮及彗尾),其總質量比地球質量還要小,繞太陽一

周要幾百萬年,由於它們處於太陽與其他恆星間,受到恆星引力影

響,使一些彗星改變原來運行的軌道,有部分進入太陽系﹔另一部

分則可能被拋到太陽系外。

跟重金屬的小行星不同,彗星主要由冰和塵組成,所以愈飛近太陽

,星體便逾受熱蒸發,拖出一條尾巴般的塵粒氣帶。當彗星尾巴接

近地球時,其粒子或在大氣層燒掉,或掉落到地球表面。倫敦自然

歷史博物館的彗星塵專家根格就認為,地球生命之源來自外太空的

彗星塵。

含豐富碳合物緊扣生命之謎 

根格在地球最乾淨的南極洲發掘幾十億年前的彗星塵,將它們放大

20萬倍後,發現許多都含豐富碳合物,即合成氨基酸和DNA的最根

本元素。雖然沒有人知道最初的細胞如何形成,地質學家克林認為

隕石墜地引發的溫差和環境劇變,是當中的關鍵。

為進一步查明真相,美國太空總署已計劃明年發射「星塵」宇宙探

測器往Wild-2彗星,採集純淨的彗星塵樣本分析,以追溯生命之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