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揭開生命之謎:人類究竟為何難以掙脫情網?

資料來源:東方網

2003年3月13日

東方網3月13日消息: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人類為何總

是難以掙脫情網呢?

專家說,宇宙中充滿了各種頻率的電磁波,但人們的感官所能接收

的僅是其中狹小的一段,這就是所謂的可見光譜﹔腳下的大地無時

無刻不處在運動之中,但人們對這樣的勻速運動卻渾然不知。這就

是說,生命體的感官系統是有選擇性地接收其中小部分的信息,而

將絕大部分的信息過濾掉了。以視覺為例,對于大多數動物而言,

視覺僅局限于覺察和分辨小范圍頻率的電磁波,這個范圍就位于植

物葉面反射光譜的附近。這一點太容易理解了,因為大多數動物的

生存依賴于綠色植物,故綠色就位于人們感知的可見光譜的中間頻

段。可見生命體僅在意與它的生存密切相關的信息,反之就等同于

無。此外,綠色和紅色,在人們的主觀體驗中,似乎是反差鮮明的

兩種色彩,但實際上,這兩種波長的差別僅僅為150納米,非常接

近。這是一個耐人尋味的事實,它提醒我們,我們的感官及由此所

產生的意識不是如實而是“歪曲”地再現客觀現實。被我們的意識

體驗所渲染夸大的那些特性,往往與我們的存在生死攸關。這些全

都是基因的策略,它想方設法使它的載體能夠生存下去并借此使自

身得以繁衍。

事實就是這樣,這本是一個沉寂黑暗、無色無嗅、無情無義的宇宙

,其中絕沒有五彩繽紛的美景讓人目不暇接﹔也沒有酸甜苦辣的滋

味可供品嘗﹔更沒有悲歡離合的痛楚使人生負載太多的意義。正如

色彩的產生一樣,食物中的糖于生命體是一種必不可少的能源,意

識所體驗的甜其實就是一種愉悅感,它引誘個體盡可能地去嘗試這

種愉悅感﹔壞雞蛋臭不可聞,并不是因為硫化氫本身有臭味,只是

因為這種物質對生命體有害,臭味引起的厭惡警告我們要盡可能遠

離它。更進一步說,情感也正是這樣一種于個體的生存密切相關的

體驗,它提示我們應該如何更好地面對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以恐

懼感為例,嬰兒天生有一種對墜落的恐懼感,這是因為所有的大型

動物都要面臨重力帶來的墜落風險。喪失恐懼感的個體將因無知而

無畏,后果不堪設想。

一般而言,情感可分為正相快樂情感和負相快樂情感。我們最為強

烈的正相情感與性高潮緊密相連,這決不是偶然的,因為此時此刻

成功延續基因的可能性最大﹔而我們最為強烈的負相情感也許就是

老年喪子了,所謂白發人送黑發人,因為這意味著我們的基因延續

已經半途夭折。情感有時也會強化或是夸大某種感受,“沖冠一怒

為紅顏”,這本是一種強烈的生殖欲望的表現,但遭遇這種強烈的

激情有時反使個體陷于危險之中。

情感盡管由外界事件所誘發,但它本質上是一種主觀體驗。神經生

理學的研究業已表明,一種化學物質──多巴胺的釋放,是產生快

感的基礎。現已証實,所有的成癮藥物,可卡因、酒精或海洛因,

都是通過這一機制產生快感。當我們為愛而痴狂,為美而陶醉,甚

至為理想而奮不顧身時,科學卻告訴我們,這僅僅只是大腦中某種

化學物質在作祟。也許弄明白這一點后,我們只能為之發出一聲嘆

息。

情感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本能,它比理智更為古老,但往往不一定可

靠。這是因為情感是原始人在漫長的前文明時期適用于當時的一種

策略,而今天的人類顯然已遠離了那種情景。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這是一種較為理智的策略,但在遠古時代,人們朝不保夕,當遇

見危及自己聲譽的挑戰時,是即刻拍案而起、大剁快刀,還是忍辱

負重、伺機行事?顯然前者更為可取些。在今天,這類事件就被我

們看作是理智與情感的沖突。情感印証了我們遠古時代的生存方式

,而理智則是文明時代的產物﹔情感更多地出自于本能,是對邏輯

的一種反叛。情感與理智,孰輕孰重,這或許已成為困惑文明社會

的一道難題。

有一則廣告語令人無法忘懷:不愛不錯,一愛就錯,可是沒有愛,

我們怎么辦?是呵,沒有情感,不僅人類的生活不堪設想,而且人

類的生存也難以保証。因為這個命題就是,自然本無情義,只是基

因的生存策略才導演了一出出悲喜劇──我們注定無法看破紅塵。

編輯:琦琦   來源:中華讀書報  作者:陳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