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新華網
2003年3月14日
新華網倫敦3月14日電(記者 王艷紅)科學家在最新一期英國 《自然》雜志上報告說,他們對蟹狀星云脈沖星所發出的射電脈沖 進行分析后,發現其中存在持續周期極短的次級脈沖。這將有助于 理解脈沖星射電輻射的來源。 脈沖星是死亡恆星核心坍縮成中子星并磁化之后產生的,它迅速自 轉的同時,從兩極發出射電波,波束有規律地不斷掃過地球,在地 球上的觀察者看來就是按特定周期產生的脈沖。由于非常有規律, 1967年首次被發現時,這種脈沖曾被誤認為是外星智慧生命發 來的信號。 目前人們已發現多顆脈沖星,但還不清楚其射電輻射是怎樣產生的 。美國科學家在設于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望遠鏡上安裝了特制 儀器,分析蟹狀星云中央的強射電源──蟹狀星云脈沖星的信號。 蟹狀星云脈沖星產生異常強的射電輻射,脈沖頻率為每秒33次。 精細分析表明,在主脈沖中,存在許多獨立次級脈沖,周期僅有2 納秒。在這么短的時間里光也只能傳播60厘米,因此,產生這些 微小次級脈沖的結構,尺寸不會超過60厘米。 科學家說,在眾多解釋脈沖星內部機制的理論中,只有一種理論與 他們的觀察結果吻合。這種理論認為,脈沖星兩極的等離子體因湍 流而各處密度不均勻,一些密度較大區域持續變得更為致密,直至 發生爆炸性坍縮產生射電爆發。 不過也有專家認為,還需要証明這種納秒級次級脈沖并不是蟹狀星 云脈沖星所獨有,才能考慮用上述理論來解釋所有脈沖星的射電波 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