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水下考古學會成立 盼探索失落古文明

資料來源:中央社

2003年3月15日

(中央社記者謝震南台北十五日電)台灣地區第一個從事水下考古

的專業團體─中華水下考古學會,今天正式成立。學會成立之後,

未來將致力讓台灣附近海域散落許久的水下文化資產一一重見天日

,更期盼有機會進一步提報申請登錄「世界遺產」。

中華水下考古學會理事長謝新曦指出,台灣海底下藏有古文明的眾

多傳說,包括外籍學者研究推論在太平洋東區有一陸沈於一萬八千

年前的「姆大陸」,以及全世界的南島語系民族分布,也是由台灣

呈輻射狀延伸出去,範圍向西遠至非洲、東至南美的復活節島。

此外,屏東佳樂水有一水下祭台、台東太麻里懸崖上頭有步道、澎

湖東西吉嶼有水底村屋及石牆等,凡此種種跡象,在漁夫和潛水愛

好者的協助之下,台灣本島和附近海域存有疑似古文明遺跡的薄弱

證據,不但早已呼之欲出而且也零星被發現。

有鑑於此,正式成立之後的水下考古學會,將更積極而有系統地結

合海內外產官學界的資源,針對前述多項傳說和線索,展開深度的

探勘作業和研究計畫,希望藉此逐步揭開台灣地區的前世今生之謎

。

另一方面,謝新曦也特別提到,水下或海底考古,由於尋找「定位

點」的高難度,學會未來的重要工作項目之一,就是透過潛水專家

實際指導有志於水下考古的學者相關技能,同時也能廣泛培育更多

青壯輩的潛水考古學者。

謝新曦領軍的潛水專業團隊,過去曾經數度協助國內外專家多次探

勘台灣海域的水下古文明,並獲致突破性的重大發現。

舉其犖犖大者為例,包括一九七六年找尋、一九八二年才發現傳說

許久的澎湖虎井遺跡的所在位置。英國學者葛拉漢Grahak Hangcock

,在二零零一年出面鑑定虎井沈城為「至少六千至一萬年前遺跡

」。

二零零二年八月底,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環境學系教授田文敏和工作

團隊,藉由水下測掃聲納設備的輔助,在東吉嶼西北側成功掃描長

達百餘公尺的古石牆。

水下考古學會除了希望培養海底考古學者的潛水技能,讓台灣的水

下文化資產早日登錄「世界遺產」,古老沈船的探尋也是學會的重

要工作項目。

繼國立歷史博物館尋獲「將軍一號」沈船之後,水下考古學會也計

畫發掘更多沈船並鑑定價值。至於值得進一步打撈的古沈船,水下

考古學會也將建議所屬地方政府,規劃成立「古沈船園區」,既可

作為觀光展示,同時也能提供學術界參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