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中國時報
2003年3月22日
火星漫遊者號
文/孫維新(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所教授) 前言 這是人類逐步靠近火星的真實故事,充滿想像,也具現了當代科學 家探索宇宙奧秘的成績;就在可預見的未來,火星,將是人類的新 鄰居…。 火星位於地球軌道之外,是太陽系第四顆行星。人們常會以為太陽 系中與地球最相似的行星是火星,最近的也是火星,其實不然,質 量和體積和地球最相似的是金星,彼此物理條件相似的程度簡直可 以稱得上是「姊妹行星」(除了金星濃密的大氣,以及惡性循環的 「溫室效應」所導致的表面高溫之外);同樣的,軌道離地球最近 的也是金星。 如果地球和太陽的距離是一個天文單位(Astronomical Unit, AU) ,那金星的軌道在0.7AU,火星在1.6AU。但為什麼大多數的人對 火星情有獨鍾?因為火星在太陽系九個行星中,是除了地球之外, 唯一一個有可能孕育我們所熟悉的原始生命的「行星」。(當然, 近兩年在木星的衛星上,發現可能存在有地下的鹹水海洋,提供了 搜尋外星生命的另一個方向,但那是另一回事,此處暫且不提。) 也因此,對火星的研究在九O年代後期重新啟動後,至今方興未艾 。 1997年7月4日 「拓荒者號」優遊火星三個月 對火星的研究主要目標有三:一是找水,或說是研究「水在火星表 面的歷史」;二是搜尋生命跡象,無論是現在仍然活蹦亂跳的,或 是過去留下來的「火星人遺骸」;三是研究火星的地質及礦物,好 為未來火星的農業、營造業,甚至地產業預作準備。 1997年7月4日,美國的「拓荒者號」(PathFinder)降落火星表面, 放出六輪獨立懸吊的小車子「逗留者號」(Soujouner),在火星表 面縱橫奔馳了近三個月,完成了科學家在火星表面使用移動式探測 器隨心所欲進行實驗觀測的夢想。不僅如此,美國在當年的火星任 務中花開並蒂,除了「拓荒者號」三個月功成身退,9月份抵達火 星軌道的「全球測量者號」(Mars Global Surveyor)至今仍然康健 ,已在火星軌道中運行超過2000天,攝得大量火星表面資料,更在 數年之中觀察火星極冠隨季節的變化,以及測量火星表面的高低起 伏,在對火星「季節」和「地形」的了解上,作出極大貢獻。 當然,全球測量者號的另一項令人津津樂道的貢獻,是以十倍於原 先「維京人一號」的解析率,重拍賽東尼亞(Cydonia)高地的「猿 面山」(Face on Mars)區域,發現那不過是一堆嶙峋亂石,破解了 二十年來,醉心於火星上高智生命創建文明的傳說,再一次地驗證 ,科學如何能夠無情地以及無趣地破除迷信。 雖然參與這個破解迷信的A-Team成員科學家私下表示,實在不好 意思告訴同僚自己被NASA選中,參與這個任務編組去挑戰迷信, 但也承認,為了要準確地再次拍到這個長寬僅各約3公里的微小區 域,他們花了六個月的時間,以將近百萬美元的經費,學習如何準 確地控制太空船的指向,事後不但順利達成太空總署「破除迷信」 的要求,也從中學得了精確控制衛星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