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曾是地球的一部分嗎?兩者表面岩石有差異

資料來源:千龍新聞

2003年5月26日

月球到底是怎樣形成的,多年來,各派科學家各執一詞,但都沒有

足夠的証據能夠証明月球的成因。眾說紛紜中,有一種說法是:月

球由地球的一部分組成。但是,自人類成功登月并帶回月球岩石標

本后,卻發現月球表面岩石與地球表面岩石組成成分有明顯的差異

,特別是地球表面岩石的含量大大超過月球。

最近,美國太空總署提出新的理論,指出一種可能,那就是,當地

球還沒有冷卻,仍是一個處于半熔化狀態的天體的時候,與一個體

積與火星相仿,也處于半熔化狀態的流浪行星猛烈撞擊,以致于一

大片半熔化的地球被扯了下來,脫離地球,飛向太空,但又被地球

引力拉住,留在圍繞地球公轉的軌道上,逐漸冷卻,形成了今天的

月球,其情形與地球是由環繞太陽旋轉的碎片形成一樣。

但是,如果說,月球是由地球的一部分組成這一理論成立的話,又

如何解釋月球表面岩石組成結構與地球存在差異這一問題呢?美國

太空總署負責這項研究的科學家提出:其實月球的含鐵量遠不止我

們所勘測到的這些,關鍵是月球的鐵質并非均勻分布,而大多數都

在月球熔岩仍未冷卻的時候沉落到地心中。這樣便能說明,月球的

成分其實與地球一樣,而非原先以為的與小行星相同,如果此說成

立也就能証明月球曾是地球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