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多維新聞
2003年5月27日
新華社東京5月27日電據日本媒體27日報道,日本專家最近經 研究發現,類地行星可能佔行星總數的一半以上。這樣,在浩瀚的 宇宙中,地球可能不再是寂寞的“獨生子”。 太陽系的行星按質量、結構等大致分為類地行星和類木行星兩種。 類地行星主要由巖石、鐵等物質組成,密度大,重力使它們規規矩 矩地在離太陽較近的軌道上運行。類木行星由氫、氦、甲烷、冰等 物質組成,密度小,太陽風將它們帶向遠離太陽的軌道。 1995年以來,人們在太陽系外發現的100多顆行星都是類木 行星。其中半數離它們圍繞運轉的恆星的距離都小於地球到太陽的 距離。因此,適合生命生存的行星唯有地球的看法開始佔上風。 但日本國立天文臺的小久保英一郎和東京工業大學的井田茂對此得 出了不同的結論。他們的重點研究對象是呈圓盤狀包圍著恆星的氣 體和塵埃的重量,因為這些很可能形成類似太陽系的行星系統。 他們通過計算機模擬行星的形成發現,若氣體和塵埃的重量數倍於 太陽系,就容易形成類木行星,而很難形成類地行星。但根據測算 ,行星中只有10%的氣體和塵埃有如此大的重量。 因此,他們認為,宇宙中一半以上的行星是類地行星的可能性很大 ,“隨著觀測精確度的不斷提高,一定能找到更多的類地行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