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蘋果日報
2003年8月18日
【王潔予╱綜合外電報導】若人類果真如航太專家預言,能在二十 年內登陸火星,並逐步落實移民火星的夢想,那麼平常毫不起眼的 「浮萍」,將是人類在火星上最理想的食物來源。 科學家上周末在美國奧勒岡州尤金市舉行的「火星會議」中,公布 了人類最新的火星實驗成果,包括未來的火星食物及住屋,相當新 奇。 靠洞穴遮蔽放射線 火星表面有許多洞穴,所以科學家認為未來的人類移民,可以靠洞 穴遮蔽放射線及惡劣氣候,也能在洞穴裡找到水、冰、礦物質等維 持生命的元素。 美國先進概念研究中心「火星洞穴實驗」首席調查員包士敦說:「 充滿危險的火星上,洞穴就是避難所,也是合適的研究場地。它可 被視為是人類文明前進火星的基地站。」 科學家稍早以火星洞穴的生態環境為藍本,在美國奧勒岡州的火山 熔岩管,為兩隻老鼠打造了一座棲息地。 食用浮萍補充營養 棲息地的牆上放有盛水托盤,水面撒上浮萍與滿江紅兩種水生植物 ,管外以太陽能螢光燈照射,提供植物生長需要的光線。 實驗設計人員佛德列克說,靠著呼吸作用與光合作用,這兩隻老鼠 安然在棲息地度過兩天,只因為植物產生的氧氣不足,出現呼吸急 促的小毛病。 著手模擬火星住家 此外,浮萍每公克所含的蛋白質比黃豆多,而且每天能以倍數繁殖 ,因此成為人類在火星上的理想食物。 同時,包士敦的研究團隊正在模擬可在火星上搭蓋的住屋、農場及 研究室模型。他們用製作熱汽球的塑膠與尼龍做出一間充氣屋,理 想上,火星移民可以住在這種飄在火星洞穴裡的屋子,由氣閘出入 ,屋外的太陽能板則負責提供動力。 另外,火星大氣層較薄,氬氣密度又高過地球,所以科學家還試過 將火星氣體,轉化成人體可接受的氣體。作法是在裝著蟋蟀的容器 裡加入混合了氧、氬的多種氣體,結果蟋蟀還能活蹦亂跳。 科學家進一步拿老鼠做實驗,氣體中的氬也沒對老鼠造成影響,而 整個計畫成功與否,必須等到做過人體實驗才能斷定。 下周三最近距離看火星 【王潔予╱綜合外電報導】太陽系中比鄰旋轉的地球與火星,歷經 五萬九千六百二十年後,兩顆行星間將再次出現五千多萬公里的最 近距離。 錯過再等284年 天文學家指出,地球與火星正以每天二十八點八公里的進程,向彼 此靠近,並會在這個月二十七日,也就是台北時間下星期三的下午 五時五十一分,達到兩星之間的最短距離五千五百四十三萬四千兩 百六十八公里。 若人類無法趁著這次機會,好好端倪比平常亮上六倍的火星,下一 次想看到這麼亮的火星,就要等到二百八十四年後的西元二二八七 年。 雖然火星現在看上去很亮,不過目前肉眼看到的大小和從一百五十 公尺外,看掉在地上的台幣一元硬幣差不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