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千龍新聞
2003年8月21日
廣西百色盆地手斧的發現能否告知人們古人類究竟哪個歷史時期在 這里繁衍生息?他們所擁有的文明距今到底有多少年? 它的出土是否能夠証明在人類進化的歲月中,東西方早期人類差別 學說是錯誤的?玻璃隕石的形成能否為這些問題找到答案? 人類的誕生,是我們星球上最重要的事情。地球,40億年的生命史 為人類的出現,作了充分的准備,而人類進化的過程大約開始于50 0萬年前,有一些靈長類放棄了動物的本能而以智能的方式去尋求 生存,他們堅信用工具代替生理器官來使自己生活的更好,而工具 的使用最終使人類有別于其它動物,并進化了語言。 今天,無數的科學証明了人類是從非洲這塊古老的土地上繁衍開來 。非洲,因出土最古老和最連續的古人類化石被公認為是人類的誕 生地和文化發展的搖籃。 早期人類划分的依據與爭論 50多年前,美國哈佛大學著名的人類學家莫維士,將早期人類划分 為兩種不同文化的擁有者:一種是掌握進步技朮,能打制工藝復雜 的手斧﹔另一種是早期人類不具備這樣的能力,只會打制粗陋的砍 砸器和使用未經加工的石片。 1938年,莫維士參加了美國人類早期考察團,然后他就提出了一種 理論,西方以地中海為中心,包括整個非洲、歐洲還有西亞,是一 種以手斧為特征的文化區,中國是以東亞和東南亞為中心,這里的 人們只能使用簡單的工具,這樣后來一些人把這種理論叫作莫氏線 。 這條無形的、后來被學朮界稱為“莫氏線”的鴻溝將西方靈巧、直 立的人同他們認為不那么聰明的東方早期人類划分開來,認為東亞 人類不僅在文化上,而且在基因上可能都處于一種隔離的狀態,學 者莫維士進而把亞洲大陸貶低成為一個“保守”、“文化滯后的邊 緣地區”。他認為,在過去200萬年間,亞洲氣候保持穩定,這種 環境對生活在那里的人類缺少刺激,使他們不思進取,世世代代處 于死水一潭的狀態。 手斧,是測量早期人類智力發育水平的一項重要指標,這種工具表 明當時人類的想象力和對工具整體設計能力已發展到了一定的高度 。 1973年,中國科學院野外考察隊在廣西百色盆地,意外的發現了以 手斧為代表的十多件打制石器,1986年,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 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黃慰文帶領的考察組與地方博物館的考古工作 者一起對百色盆地開始了持續14年的科學考察,隨著工作的進一步 深入,舊石器時代的遺址接連不斷的呈現在他們的眼前,采集石器 多達3000多件。但是,由于年代久遠,所采集的石器的年代無從確 定。曾經在這里的古人類究竟在歷史的哪個時期在這里繁衍生息, 他們所擁有的文明距今到底有多少年,一直是懸而未知的謎。 百色舊石器有這么几種工具,一種是砍砸器,還有一種是手斧,其 中手斧是百色舊石器最典型的工具。砍砸器在打制的時候,比較隨 意,這種工具的主要任務是砍樹,砍砸動物的骨頭,所以叫砍砸器 。手斧是兩面打,打完了一邊,同樣再打另一邊,還有個尖,手斧 跟他們主要的區別就是加工方法不同。手斧就是經過兩面打擊,兩 面加工,技朮要求必須高,砍砸器就不需要這么多,很簡單的打擊 一下,就不需要很多的思維。 由于莫氏線理論涉及早期人類進化和東西方文化發展格局這一問題 ,因而半個世紀以來一直是學朮界爭論的焦點。黃慰文,中國科學 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在很多年前,他與其他學者 在中國的云南、陝西的藍田等這些現在已被世人所公認的、人類祖 先的聚集地,曾經發現過手斧,但是,由于數量少加之缺乏有力的 年代証據,所以沒有被廣泛認可。但是,始終未能從根本上動搖“ 莫氏線”在中外學朮界的統治地位而與之抗衡。 廣西百色盆地手斧發現開始受到了國內外考古學家的關注。它的出 土是否能夠証明在人類進化的漫長歲月中,東西方早期人類差別的 學說是錯誤的呢? 國內外考古、地質、古人類學等有關專家和學者紛至沓來,深入百 色盆地開展考古調查、研究。 划分地層,這是考古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項工作,因為在考古時, 往往對于出土文物年代的判定就來源于地層的划分。考古隊員們將 石器出土的地層仔細的划分開來,希望能從此找到問題的答案。 發掘時都是由上往下層層揭露的,然后根據這個堆積的土質、土色 進行地層划分。 廣西,獨特的亞熱帶雨林氣候,使這里四季如春,也形成了這里獨 特的景觀、色彩鮮艷的紅土。然而,也就是這色彩鮮艷的紅土為這 些考古隊員們揭開百色手斧的年代之謎,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困難。 這是一種含強烈酸性的土壤,在以往的工作中,考古學者一般靠划 分地層后,在同一地層的出土物或化石來判定年代,這是考古學常 用的方法,但是大自然似乎與造訪這里的學者開了一個玩笑,由于 紅土中含有強烈的酸性物質,不利于保存古生物的骨骼,以致最具 有斷代標准的古生物化石沒能保存下來,從而缺乏准確的斷代依據 ,使得這些研究者在判斷遺址時代時無法依靠古生物地層學的手段 。腐蝕性強的紅土,將古人類的一切佐証都封存了起來,這也是几 十年來,對于這里出土的手斧年代問題爭論的根本原因。 就在這些考古學者一籌莫展的時候,在一個遺址中的一次偶然發現 ,使這一切似乎有了新的希望。 玻璃隕石解讀舊石器時代 玻璃隕石,在南方的老百姓中,稱它為雷公石,或許就是因為它黑 如墨的原由。它是彗星撞擊地球的產物。1993年,考古學家發現, 在廣西百色舊石器遺址中有一處遺址有大量隕石,而這些隕石在一 個考古挖掘現場與許多古人類所制作的手斧、砍砸器等石器在同一 個地層出土。 從隕石來講,通過大氣層的時候,掉落磨損,上面有很細很細的摩 擦,為什么叫玻璃隕石呢?它里面跟玻璃含量一樣有二氧化硅,用 肉眼看時,有透明的物質,第二個硬度很大。 玻璃隕石與所發現的舊石器一同出土,這一發現,如同在黑暗中讓 考古學者們看到了一絲曙光,因為他們知道,這也許就是解開舊石 器年代之謎的惟一鑰匙。根據考古學的規律,它們所隸屬的年代大 致是應該是相同的,那么,是否能夠研究玻璃隕石的年代,而為問 題找到答案呢? 中國核工業部原子能研究院,在這里,學者們將用科學的檢測方法 ,對來自天外的玻璃隕石作最終的年代判定。 科學研究發現,各種岩石礦物的內部,它們的原子核在沒有任何外 力的情況下,每大約兩年,就會產生裂變,由一個原子核分裂為兩 個,這是一個自然規律。當然,這種變化,我們的眼睛是看不見的 ,它的變化過程,我們人類得依靠科學進步的產物───顯微鏡才 能看得見。而原子彈的爆炸、核電站的建立也正是人類利用了核裂 變的原理來達到目的的。今天,將用這種技朮,來為百色的舊石器 的年代尋找答案。 大自然是神奇的,在冥冥之中,它總是為人類認識自我,保留著一 扇窗口。而人類依靠著不斷進步的科學,逐漸的了解它、認識它。 在古人類原生的地層里面,發現了原生的玻璃隕石,這個玻璃隕石 就有了一個跟人類生存時間有關系的信息,所以在1994年至1995年 ,對它進行了測定,測量了兩個數據,一個數據是73.1萬年,第二 個數據是73.3萬年,兩個數據進行平均是73.2萬年。 百色手斧的年代距今70多萬年,這一突破性的發現,成為百色舊石 器研究的新熱點,也因此成為學朮界最關注的事件。但是,這些玻 璃隕石是否能推斷出百色舊石器的時代,卻引起了考古界一些專家 的置疑﹔因為,早在非洲,早期人類常常用隕石作工具或者用作護 身符祈求平安,所以有關學者認為玻璃隕石的出現很有可能要早于 這里早期人類生活的年代,用隕石來判定舊石器時期的具體年代并 不可取。 國外有些學者認為,百色舊石器用玻璃隕石測年不一定可靠,他說 玻璃隕石可能是人類在別的地方活動的時候,發現玻璃隕石了,覺 得好玩然后拿到遺址來和石器埋在了一起,這樣不是原地埋藏的話 ,那跟石器不是同一個時代,當時我們也找不到証據來反駁他們。 面對各種的假說,這些考古學者困惑了,因為如何能夠証明這些出 土的玻璃隕石并沒有經過人為的搬運的痕跡,它的出現也沒有經過 外力的作用,這將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這也是惟一能夠說明隕 石與舊石器時代的手斧同一年代的理由。 在一次廣西省博物館的考古學者對于一個名叫上宋遺址的挖掘工作 中,隨著挖掘工作的深入,考古隊員們驚奇的發現,這里埋藏著大 量的玻璃隕石。 這個遺址的挖掘工作遠沒有結束,到目前為止這個遺址出土的遺物 有兩百多種,有石器也有玻璃隕石,令人想不到的是,這個遺址跟 其他遺址差不多一樣,主要是石制品,如果運氣好,可能發現一些 玻璃隕石。但沒有想到,這一次出土的玻璃隕石多達90多件,這個 數量遠遠超過百色盆地歷次發掘出土玻璃隕石的總和。 考古學者們,將玻璃隕石出土地點的周邊土樣采集回去,因為解決 問題的答案只有一個,就是碎片,玻璃隕石的碎片,學者認為,在 玻璃隕石與地面碰撞的一瞬間,由于撞擊的原因,應該有玻璃隕石 的碎片出現,如果在掉落的隕石周圍找到碎片,將能夠為一切問題 找到圓滿的答案。 果然不出所料,發現了不到0.5厘米更小的玻璃隕石,而且從放大鏡 上看,沒有人工的痕跡,說明它是原地埋藏的,跟石器處在同一個 層位,而石器也是原地埋藏的,那說明玻璃隕石的年代就是石器的 年代。 這些考古學者多年的探索終于找到了滿意的結果,玻璃隕石的到來 與這里的人類是在同一個時期,這重大的研究為揭開這里古人類的 時代問題,找到了答案。這一發現,引起考古界的轟動,美國著名 的科學雜志,以靈巧的東方直立人為題,專門發表了學朮文章。 美國也派來了專門做玻璃隕石的科學家,到百色盆地來采樣,他們 作出來的結果,跟我們做裂變徑跡有一點差距,是80.3萬年,比我 們多了几萬年,方法不一樣,這兩種方法做出來的年代卻被國際學 朮界接受。 80萬年前的一天,一道刺眼的熾熱的白光照亮了遠古的上空,一個 火球快速地向地球方向墜落。在超高壓、高溫的沖擊波作用下,火 球與地球相撞的瞬間膨脹爆炸,這些四處飛濺的熔岩散落在地面上 ,冷卻后形成玻璃隕石。生活在這里的人們目睹了這一切。從此, 這些玻璃隕石永遠的留在了這里,最終等待著考古學家們的光顧。 百色的研究成果,很重要的一個就是,有說服力的手斧,又有很有 說服力的年代,這樣世界考古學界、人類學界半個多世紀以來的爭 論,基本上也有了一個結論了。 這些粗糙的石頭是珍貴的。在人類的文明仍然處于晦暝狀態的時候 ,任何一樣物件都有可能解讀人類每一次小小的突破,這里的每一 件石器,每一塊古老人類觸摸過的器具,都是一次次的穿越時光的 暗示與沉默的聲明。 相關鏈接 50多年前,美國哈佛大學著名的人類學家莫維士,將早期人類划分 為兩種不同文化的擁有者:一種是掌握進步技朮,能打制工藝復雜 的手斧﹔另一種是早期人類不具備這樣的能力,只會打制粗陋的砍 砸器和使用未經加工的石片。 1938年,人類學家莫維士參加了美國人類早期考察團,然后,他就 提出了一種理論,西方以地中海為中心,包括整個非洲、歐洲還有 西亞,是一種以手斧為特征的文化區,中國是以東亞和東南亞為中 心,這里的人只能使用簡單的工具,后來一些人把這種理論稱為莫 氏線。 這條無形的、后來被學朮界稱為“莫氏線”的鴻溝將西方靈巧直立 的人同他們認為不那么聰明的東方早期人類划分開來,認為東亞人 類不僅在文化上,而且在基因上可能都處于一種隔離的狀態,學者 莫維士進而把亞洲大陸貶低成為一個“保守”、“文化滯后的邊緣 地區”。他認為,在過去200萬年間,亞洲氣候保持穩定,這種環 境對生活在那里的人類缺少刺激,使他們不思進取,世世代代處于 死水一潭的狀態。 名詞解釋 手斧: 是測量早期人類智力發育水平的一項重要指標,這種工具表明當時 人類的想象力和對工具整體設計能力已發展到了一定的高度。 莫氏線: 西方以地中海為中心,包括整個非洲、歐洲還有西亞,是一種以手 斧為特征的文化區,中國是以東亞和東南亞為中心,這里的人們只 能使用簡單的工具,后來一些人把這種理論這叫莫氏線。 編輯: 陳騫 來源: 中央電視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