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觀火星省思對地球警訊及未來人類利用

資料來源:中央社

2003年8月27日

(中央社記者汪淑芬台北二十七日電)今天是火星與地球大接近,許

多民眾都趁機觀星,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所副教授孫維新說,大家在

觀星同時,可以省思火星上的水大量消失對地球的警訊,而最新發

現火星地表下的冰,則是未來人類如何開發利用的重要思考方向。

孫維新說,人類對火星的認知,可以確定大約在三十八億到四十億

年前,火星有大量水的存在,尤其火星北半球大部分是平坦地形,

比照其他行星地質,和地球的海床最相似,不過,後來火星上的水

卻大量消失。

孫維新說,從觀測到火星上的河床及湖泊來看,火星上的確曾是長

期溫暖潮溼,因水是生命的元素,火星上的水大量消失原因目前無

法得知,但對正面臨暖化的地球來說是否代表一種警訊,值得人類

省思。

不過,從去年最新觀測到火星地表下有水,並以冰的形式存在,對

人類來說是一大喜訊,孫維新說,這一大發現,讓許多有關火星的

教科書都要改寫,因為以往認為火星地表下不可能有水,但事實證

明水是以冰的形式存在。

因目前全球幾乎都有共識,火星將會是人類可以跨出的第一個行星

,並預期大約十年到二十年,地球上的人類就可能立足火星,但如

何開發利用火星地底下的冰,是重要思考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