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東吉嶼海底發現疑似短牆結構物

資料來源:中央社

2003年10月2日

(中央社記者許耀彬澎湖縣二日電)

中華水下考古學會謝新曦等六名會員,今天前往澎湖縣東吉嶼進行

水下考古探勘,雖受自然因素影響,但仍在水下約三十點四公尺處

尋得另一處兩條長短不一的疑似「短牆」結構物,謝新曦表示,若

將來能獲證實,則澎湖甚至人類歷史可望改寫,相關訊息將提供作

為水下考古參考。

澎湖縣離島虎井島傳說有海底沈城,在三級離島東吉島鄰近海域,

近年來由中華水下考古學會謝新曦老師等同好,陸續在水下三至五

十公尺處有數條疑似人為施作的「短牆」,且有不明顯的交叉與高

低差,此外,在近期又在附近海域發現疑似二次大戰墜海的飛機殘

骸;另中山大學教授也以側掃聲納,在另一處水域測得方形疑似人

為構工的「建築物聲納圖」,因此,澎湖是否在至少五千年以前即

有人類遺跡,甚至可能會改寫人類歷史,已成為各界矚目的焦點和

話題。

日本東京某電視台今天即透過交通部觀光局澎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協助安排,委請中華水下考古學會謝新曦、郭永生、黃漢勇、林秀

茂、張助道、許清泉和澎湖馬公潛水行顏家瑞等人帶領,今天清晨

七時再次前往東吉島附近海域,進行水下考古和攝錄工作。

不過由於潮汐問題,讓這項水下考古和攝錄作業更為困難,定標不

易且水流過於湍急,因此,整個作業延宕至下午四時許才展開,相

對的使水下作業時間縮短,明天則將在前往虎井島東山外海域,進

行傳說中「虎井沈城」的水下探勘與攝錄。

謝新曦表示,雖然今天作業不是很順利,但也在短短約半小時內,

在水下三十點四公尺處尋獲過去未曾記錄的兩條分別約為五十公尺

和更長的疑似「短牆」結構物,這兩條疑似「短牆」結構物,十分

筆直,位於珊瑚碎屑組成的砂砱地,高度尚稱平均,「短牆」周圍

附著許多海洋生物,因此厚薄不一,由於時間不允許,尚無法完全

確認是否為人為施作。

據日本電視台攝影師富岡泰豐離水後指出,他潛入約三十公尺深的

海床上,所見的物體,好像是一面短牆,但因為有許多附著物在上

面,無法正確辨識,不過在攝錄過程中發現有一處約二點五公尺的

突狀物,對於海底有如此奇特的構造十分訝異,因為這種感覺很像

見到在東吉島西北台地地形上星羅棋布的擋風牆。

謝新曦語帶保留指出,他這次在東吉島海域所見到的兩條長短不一

的「短牆」,和上次的發現對照,則顯得比較自然,所以他個人判

斷應該較偏向屬於地質地形學中所謂的「岩脈」,至於日前中山大

學教授在東吉島海域以側掃聲納測得的聲納圖,雖明顯呈現海床的

落差與方正的構造物,但目前尚未進一步水下確認。

澎湖離島虎井與東吉兩島,先後由謝新曦等人發現類似結構,不過

謝新曦指出,若兩處海底的疑似「短牆」結構物比較,虎井島的短

牆與海底圓盤有較多人為施做的可能性,東吉島海底的疑似「短牆

」結構物則偏向是岩脈。只是東吉島上十分普遍以珊瑚和玄武岩塊

堆砌的擋風矮牆,和海底的疑似「短牆」結構物都呈東西走向,兩

者是否有關連,有待進一步查證。謝新曦強調,水下考古是嚴肅、

慎重且有意義的事,他三十多年的潛水生涯,完全只憑興趣為動力

,羅織一個尋找海洋之謎,屬於男人的夢,只是希望從各種不同的

海底之謎傳說中,透過水下考古探勘加以證明是否存在比現今人類

史更早的古文明,也只是政府左右手,想為政府留下一些彌足珍貴

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