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國際先驅導報
2003年11月17日
國際先驅導報11月17日報道:“宇宙越是看來可以理解,就越是似 乎沒有意義。”──諾貝爾獎獲得者史蒂文﹒溫伯格 世界萬事萬物為什么是這個樣子而不是別的樣子?為什么宇宙演化 出了生命和能對宇宙進行思考的人類?“人擇原理”的哲學玄思已 經融入了科學爭論,并啟迪我們以平常心思考人類在宇宙中的地位 。 宇宙學通常被看作是一門“冷”學,研究的是摸不著邊際的暗物質 和星星爆炸,但不論什么時候,當宇宙學家們聚集在一起,最令之 激動的卻是生命在宇宙中的有何地位和意義的問題。 最近,一些物理學家、宇宙學家在美國凱斯-西保留地大學舉行了 名為“宇宙學的未來”研討會,與會者對宇宙學中著名的人擇原理 (anthropic principle)展開了激烈辯論。 無數個宇宙,無數種規律 在會上,一些贊成人擇原理的人認為,宇宙有可能不只是一個,而 是有無數種可能的宇宙,各自有著出于偶然原因形成的不同物理規 律。這種觀點在近些年尤其得到論述宇宙大爆炸起源的“暴漲宇宙 論”的支持,根據后者,宇宙不僅在誕生時經歷了一個迅速膨脹( 暴漲)過程,而且在這種膨脹過程中形成無窮無盡的“泡泡”── 每個“泡泡”會演變成一個獨特的宇宙。 在所有可能的宇宙中,只有極少几種能夠允許生命出現和進化下去 ,而根據人擇原理分析,這并沒有什么奇怪:因為我們只能生存在 我們能夠生存的地方。 也就是說,由人擇原理可推論出有眾多宇宙的存在,從而我們的宇 宙、我們的太陽系以至我們自己并沒有什么特別之處。 人擇原理“預知”宇宙常量 主持這次圓桌討論會的美國加州卡夫利理論物理研究中心主任戴維 ﹒格羅斯認為,人擇原理這種觀點就像一種病毒,“一旦染上,你 就很難擺脫它”。他還調侃說:“我被選中主持這個討論是因為我 恨人擇原理。” 諾貝爾獎獲得者、得克薩斯大學教授史蒂文﹒溫伯格則是人擇原理 的堅定支持者,他在1977年所著的科學名篇《第一個3分鐘》中寫 道:“宇宙越是看來可以理解,就越是似乎沒有意義。”這句話成 了表述人擇原理的經典名言,頗具悲劇色彩。 于是在理論上,溫伯格一直試圖用人擇原理作為工具,用以解釋宇 宙學中的一個核心難題:為什么宇宙常量的值那么小。 宇宙常量是用以衡量由真空能量所產生的宇宙斥力(和引力相對) 的數值。根據量子理論,真空中到處充滿這種能量。最近几年,天 文學家也的確發現某種宇宙斥力似乎正加速宇宙的膨脹。但對宇宙 常量進行理論計算得到的結果比天文學家們的實測值大10的60次方 倍。這么強烈的反差令科學家們深感困惑。 回溯到1989年,在還沒有真實地觀察到任何宇宙常量以前,溫伯格 運用人擇原理計算了宇宙常量的理論極限值:假定宇宙常量的值并 不是固定的、唯一的,而是各個宇宙各有不同的宇宙常量,那么在 我們的宇宙中,宇宙常量的值就可看作一種對應“環境因素”,我 們不要指望能夠精確預測它,最多不過是能像天氣預報一樣。他還 指出,我們的宇宙常量值不可能太大,否則宇宙中的斥力就會大大 超過引力作用,星系、恆星和我們人也就不可能形成。因為我們存 在,這個宇宙常量的值應當是很小的。 近几年來,科學家們發現并確証暗能量(也就是宇宙常量的另一種 表述)正在推動宇宙加速膨脹,完全符合溫伯格給宇宙常量設定的 界限,這証明“人擇原理”這種研究方法是有效的。一些人認為, 宇宙常量的值是如此之小,只有用人擇原理才能給予合理解釋。 在這次討論會上,溫伯格把人擇原理描述為“科學家們有時不得不 做出的那類發現”。他說:“我們過去希望能夠解釋所有事物,而 現在認識到在基礎層面上我們能夠解釋一些東西,有一些東西則是 我們不能解釋的。” 失敗主義的“創世論”? 對于這些觀點,主持人格羅斯表示不能苟同。他質問:人擇原理的 游戲規則是否足夠精確?在從一個宇宙到另一個宇宙間有哪些參變 量發生了變化?有多少參變量會立刻變化?它們的值可能性分布是 什么樣的?哪些又是生命必需的? 格羅斯認為,根據人擇原理所作的計算是本質上都是空洞而不精確 的,結果導致這一原理不可能被証偽,因此這不是一種科學理論。 不僅如此,認為純粹偶然原因或“宇宙天氣”多變性決定了不同宇 宙的物理參數值這種論調實際上還是一種失敗主義,會打擊人們探 索未知的積極性,因而這種觀點是危險的。他說:“它散發出宗教 和智慧設計的氣味。”格羅斯這番話指的是一種創世論變種,這種 觀點認為宇宙是如此復雜,不可能是偶然演化出來的,必定是有某 種偉大智慧進行了設計。 凱斯-西保留地大學天體物理學家勞倫斯﹒克勞斯認為,人擇原理 是物理學家沒有更好的思想時“消磨時間的方法”。克勞斯在一些 地方和生物學中的創世論者進行過辯論,他告訴與會者,他也聽到 過一種“精心微調”版人擇原理論:是上帝把宇宙調試得恰好使得 人類能夠在其中生存。 溫伯格回答他們的質問說:人擇原理的確不是科學的一部分,但它 是“關于未來科學形式的一種猜測”。他打比方說:在橋牌比賽中 一個人得到了清一色的好牌,這可能是偶然的,但還有另外一種可 能:“也就是說,發牌的要是我們的朋友呢?”因此,上述關于上 帝的“精心微調”實際上可以看作是上帝在創世游戲中的“作弊” 行為。 然而溫伯格指出,人擇原理其實是“一種極妙的無神論解釋”,“ 那些贊成應嚴肅對待人擇原理的人其實并不喜歡它,而那些堅持反 對它的人認識到這一原理也許是不可避免的”。 編輯:朱永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