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具爭議25個科學問題你想過嗎?

資料來源:深圳新聞網

2003年11月21日

人究竟能活多長?人類是否應該改良自己的基因?

機器人會不會擁有人類的意識?人類能登上火星么?

外星人到底存不存在?…… 

日前,美國《紐約時報》的科技周刊──“科技時代”評選出過去

25年中最具爭議的25個科學問題,以此作為該刊創刊25周年的紀念。 

盡管這25個問題中的多數目前尚無答案,但“科技時代”指出:

科學的使命不僅僅是尋找答案,更在于提出問題。 

過去25年中最具爭議的25個科學問題 

1、自然科學重要么? 

2、戰爭是否終將毀掉一切? 

3、人類能登上火星么? 

4、人的大腦是怎樣工作的? 

5、地心引力到底是什么? 

6、我們能發現傳說中的“亞特蘭蒂斯”大陸么? 

7、人體中到底有多少個部分可以移植? 

8、我們應該吃些什么? 

9、下一次冰河紀什么時候到來? 

10、在宇宙大爆炸之前發生了什么? 

11、人類究竟能活多長? 

12、性別是必須的么? 

13、人類將面臨的下一場大瘟疫是什么? 

14、機器人能夠有人類的意識么? 

15、人類為什么睡覺? 

16、動物們比我們認為的還要聰明么? 

17、科學能夠証明“神明”的存在么? 

18、進化是隨機的么? 

19、生命如何起源? 

20、藥物能夠使我們更開心、更聰明么? 

21、我們應該改良我們的基因么? 

22、地球上有多少種物種就足夠了? 

23、當今數學界最重要的問題是什么? 

24、外星人到底在哪里? 

25、超自然現象真的存在么? 


人類究竟能活多長? 

迄今為止,有准確無誤的出生文件可供佐証的世界上壽命最長的人

,是6年前逝世的法國婦女珍妮﹒路易斯﹒卡門,她活了122歲

。盡管這個年齡已經足夠令人咋舌,但來自德國羅斯托克城的詹姆

斯﹒法奧佩爾醫生依然堅信,這絕不是人類壽命的上限。法奧佩爾

醫生是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生存和壽命實驗室的負責人。 

法奧佩爾醫生引用了一組數據來支持他的觀點:“從1840年至

今,在各個工業化國家,生命預期每十年就會增長兩歲半。日本人

是世界上最長壽的人群,在過去20年中,每年日本人的壽命預期

都會增長3個月,日本婦女現在的壽命預期是85.23歲。”他

說,這種增長絕對是呈直線上升的,而且沒有任何証據表明這種增

長的趨勢在未來將會停止或放慢下來。 

“在80、90、100歲的年齡層上,人口的死亡率并沒有增加

,而是正在越來越快地下降。”法奧佩爾醫生說,“在世界上許多

國家,80歲時的死亡率已經以每年2%的比例下降。生物醫學的

進步對此功不可沒。我們正在開始了解癌症、心臟病、帕金森氏病

。通過建立動物模型,我們正在開始了解怎樣減緩衰老。” 

法奧佩爾醫生預料,到本世紀中葉,一些國家的壽命預期可以達到

100歲。到2150年,工業化國家中人口的平均壽命將達到1

22.5歲。不少科學家相信:在2150年的某一天,一定會有

某個人神智非常清醒地迎來自己的150歲生日。 


人類應該改良自己的基因么? 

從1953年人類發現DNA雙螺旋結構至今,剛好是半個世紀。

今天,科學家已經破譯了人類的基因密碼,那么,我們能不能改良

它?這個問題目前還僅限于理論上的探討,但過不了多久,它將成

為所有生物學領域最困難的問題之一。如今,生物學家們正在實驗

室里毫無顧忌地改變著小白鼠的基因,或許有一天,他們會著手設

計提供給“人類基因軟件”的各種“補丁”。 

本月,冰島一家基因破解公司宣布他們發現了一種名為BMP-2

的基因的三種版本,該基因會導致發生骨質疏松症和骨折的几率上

升。理論上講,假設能在胎兒時期將類似于BMP-2這樣的“不

良基因”從人類基因中剔除,然后置換上優秀的基因,那該是件多

么“美妙”的事情!所有父母都希望擁有一個健康、美麗、聰明的

孩子,而且這樣做的花費也許會比以后花大錢吃藥治病便宜得多。 

但是,這真是一種兩全其美的選擇么? 

從生命倫理學的角度看,生命中最嚴肅的差異性都源于遺傳基因的

饋贈,人類有理由抹殺這種天然的差異么?另外,從實踐角度上講

,許多基因可能不止有一種功能,剔除或置換掉“不良基因”很可

能產生不可預見的復雜后果。人類的身體和頭腦高度復雜和精妙,

它是几百萬年漫長而艱巨的進化的結果。作為進化產物的人類,似

乎正在魯莽地挑戰著進化論的智慧。 


機器人能否擁有人的意識? 

這個問題包含三個小問題:什么是意識?意識能被放到機器里么?

如何確証意識真地被放到機器里了? 

人類只能確証自身是有意識的,一旦超出人類界限涉及到其它物種

,這個問題就復雜了:一條狗有意識么?一只海龜呢?一株楊樹呢

?一塊岩石呢?亞利桑那大學教授大衛﹒查爾默斯說:“最大的問

題是,我們根本不可能用某種科學儀器對意識進行測量。對于意識

,我們甚至不能建構起一個統一的話語平台。” 

人工智能領域的研究正在把人類制造思維或者意識的理想付諸實踐

,迄今為止,這個領域內取得的成就還是非常有限的。但隨著計算

機能力的不斷進步,也有不少人相信人工智能能在几十年內實現。

卡內基─梅隆大學移動機器人實驗室主任漢斯﹒莫拉維克就相信,

人類將于2050年制造出完全智能的機器人,“我確信我們可以

設計出和人類的舉止一模一樣的機器人。”他認為,如果機器人的

行為像是有意識的,那么它就是,其它問題多說無益。 

牛津大學數學家兼宇宙學家羅杰﹒彭羅斯則沒這么樂觀。他認為,

計算機只能以算朮的方式來運行,而在這個世界上總存在著不能由

公理和步驟法則來計算的東西,所以機器人永遠無法和人類相提并

論。他還認為,意識是人腦中的微小結構按量子力學方式呈現的東

西,這是超出任何機器的能力的。 


“亞特蘭蒂斯”能找到么? 

本月中下旬,一支名為“深地中海1號”的探險隊踏上了全球矚目

的文明發現之旅,他們要尋找的是傳說中已神秘消失的大陸──亞

特蘭蒂斯。 

“亞特蘭蒂斯”這個名字最早出現在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的名著《

對話錄》里。根據柏拉圖的記述,公元前1.2萬年左右,地球上

存在一個名叫亞特蘭蒂斯的地方,意為“大西洲”,那是一塊充滿

詩情畫意、具有高度文明的理想棲息地,人口估計有3000萬。

但富足和強盛滋生了亞特蘭蒂斯人的驕傲和自負,于是在某天某夜

,洪水和地震突如其來,亞特蘭蒂斯的富庶和雄心伴隨這片大陸一

同沉入了海底。 

19世紀以來,人類尋找亞特蘭蒂斯的熱情空前高漲,以至形成了

一門“亞特蘭蒂斯學”。據統計,與亞特蘭蒂斯相關的書籍多達2

000多種,還有不計其數的研究文章。在被認為最有可能是亞特

蘭蒂斯遺址的直布羅陀海峽、地中海的克里特島、塞浦路斯、南美

洲等地方都留下了人們探尋的足跡。不過也有學者認為,截至目前

還沒有任何証據証明亞特蘭蒂斯的存在,亞特蘭蒂斯只是柏拉圖虛

構出來的神話和寓言,用來告誡那些驕傲自負而且生活糜爛的人。 

但是,尋找的行動難道不是更重要么?有些傳說可以被找到,有些

永遠不能,然而人類對于傳說的追求,很可能引出不可預知的發現

和新的知識。  


人類能移居火星么? 

早在一個多世紀以前的科幻小說里,人類就開始在火星上漫步了,

然而直到今天這還只是個設想。但許多人都堅信,問題不是人類能

不能登上火星,而是在什么時候通過什么方式到達那里。至今,仍

然沒有人確知怎樣才能最方便最省力地到達火星。有人估算,人類

登上火星需要600億美元的資金,甚至更多。不過,火星協會主

席羅伯特﹒祖布林認為這個數字應該是300到400億美元,相

當于阿波羅登月計划的花費。祖布林出版了一本名為《移民火星》

的書,書中勾勒了人類定居火星的宏偉藍圖。 

為什么人類對火星始終充滿向往?因為就目前的觀測情況看,火星

是最有可能成為人類第二家園的地方。盡管火星上的溫度是零下2

00℃,但在所有太陽系的行星中,火星的環境是與地球最相像的

。火星的直徑大約是地球的一半,那里還有相當于地球上三分之一

的重力和百分之一的大氣濃度。最重要的是,探測器已經發現了在

火星冰凍的極點和地表下面有水存在。每兩年,火星會靠近地球一

次,今年夏天,火星來到了距離地球5576萬公里的地方,這是

6萬年來它距離地球最近的一次。 

祖布林說:“人們很想知道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火星也許是

解開這個問題的關鍵。在火星上,即便是只能找到原始狀態的微生

物,那也意味著類似于人類的生命不只存在于地球上。” 

行星協會主席路易斯﹒弗雷德曼說,人類想要回答的基本問題是,

人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火星最吸引我們的地方在于它很可能

幫助我們了解生命的緣起和歸宿。”“并且,火星是我們目前知道

的人類有機會移民的唯一地方,人類將以此証明自己不會永遠呆在

地球上。如果我們不能往火星上移民,那么地球可能是我們唯一的

家園,我們將不得不再次審視人類和地球的關系。” 


外星人到底在哪里? 

1950年的某一天,諾貝爾獎獲得者、物理學家恩里科﹒費米和

另外三位物理學家共進午餐,在飯桌上,費米突然冒出一句:“他

們都在哪兒呢?”其他人馬上意識到費米還在思考著剛才有關飛船

和外星人的爭論。后來,費米的這句話成了著名的“費米悖論”。 

“費米悖論”隱含著這樣的意思:理論上講,人類能用100萬年

時間飛往銀河系的各個星球,那么,外星人只要比人類早進化10

0萬年,現在就應該來地球了。為什么他們還沒來?他們究竟在哪

里? 

這個悖論之所以具有說服力,是因為它是基于銀河系的兩個事實:

一、銀河系非常古老,已有約100億年的年齡﹔二、銀河系的直

徑只有大約10萬光年。所以,即使外星人只以光速的千分之一在

太空旅行,他們也只需1億年左右時間就可橫穿宇宙──這個時間

遠遠短于宇宙的年齡。如果真存在外星人的話,按道理他們早該到

了。 

這個悖論苦苦折磨著那些致力于探索外星生命的科學家們。半個世

紀以來,宇宙飛船已經參觀或探測了太陽系中絕大部分行星和主要

衛星,但沒有發現任何生命跡象。天文學家還追蹤了成千上萬顆星

球發出的微波信號,至今為止還是一無所獲。不可否認,我們探查

的只是很少的一些星球和一個太陽系,而廣袤的銀河系中擁有20

00億顆星星。尋找外星文明的問題變成了:環境與地球類似的星

球在銀河系中到底有多少?地球之外的生命和智慧的進化軌跡與地

球上的到底有多少相似之處?但“費米悖論”還是沒有解決。 

如果費米的邏輯分析是正確的,那將成為所有努力尋找外星生命的

天文學家的噩夢,“外星文明生命探索”項目也將徒勞無功。但熱

心于此的人們還是能找到繼續研究的空間。一種對付“費米悖論”

的說法是:星際旅行過于艱難和昂貴,所以外星人才沒能成行。另

一種被稱作“動物園理論”的解釋認為,外星人就在地球上,或至

少在某個地方看著我們,但他們發誓不干預人類的活動,就如同人

類對那些瀕危物種和古老文明所采取的做法一樣。 

不管怎樣,科學家們還是在堅持尋找,他們常常用這樣一句話來勉

勵自己:“証據的不存在,并非不存在的証據。”

(來源:北京日報)    編輯:方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