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發現隕石碎片 疑為2億年前撞擊地球殘物

資料來源:東方網

2003年11月22日

東方網11月22日消息:美國東部時間11月21日(北京時間11月22日)

消息,據《紐約時報》報道,科學家近日在南極發現了少量隕石碎

片,據分析這很有可能是2.5億年前導致地球物種滅絕的隕石碰撞殘

留物。從而能夠進一步說明,在2.5億年前發生的隕石碰撞可能是導

致地球大部分生物滅絕的主要原因。

同時,科學家指出,在0.65億年前發生的另一次隕石碰撞,才是導

致恐龍在內的部分生物滅絕的直接原因。當時,隕石與地球的碰撞

點位于墨西哥猶加敦半島。

2.5億年前,也就是二疊紀和三疊紀分界時期,90%的地球物種突然

從地球上消失匿跡。對此,科學家們猜測其主要原因是西伯利亞火

山爆發影響并改變了生物的生態環境。在昨天出版《自然科學》的

一篇文章中指出,這些在南極發現的碎片經鑒定屬于二疊紀和三疊

紀的分界時期。并且該碎片的礦物質成份是地球礦物質中所沒有的

。

該文章的主要作者羅切斯特大學地球環境學教授阿西施-巴蘇(Asish 

R.Basu)稱,“很明顯,從這些隕石碎片可以看出,在二疊紀和三疊

紀的分界時期,隕石碰撞很可能是導致多數地球物種滅絕的主要原

因。”同時,這篇研究報告的另外兩名作者加州大學的盧安-貝克

(Luann Becker)和羅伯特金-波瑞達(Robert J.Poreda)教授也表示,

“我們認為,地球物種滅絕的主要原因可以建立在隕石碰撞地球的

理論上。”他們將于下周出席在舊金山召開的美國地質協會會議。

加州大學退休的地質學教授埃爾布里奇-摩爾(Eldridge Moores)稱,

“對于2.5億年前地球物種滅絕的各種不同的解釋,這項研究發現所

提出的觀點是迄今為止最引人注目的。這項觀點用來解釋二疊紀和

三疊紀的分界時期的地球大多數物種滅絕,其說服力具有百分之四

十,但用來解釋0.65億年前恐龍的滅絕,其說服力只有百分之十。

”華盛頓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的道格拉斯-歐文(Douglas H.Erwin)

教授指出,“這項研究發現為我們對地球物種滅絕之謎的研究提供

了諸多的暗示,但是,這些暗示還不能充分揭示地球物種滅絕之謎

。”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弗蘭克-凱特(Frank Kyte)教授,為探索恐龍

滅絕之謎進行了多年的隕石碰撞研究。他指出,“《自然科學》報

道的隕石碎片,能夠說明它們是來自于外太空。但不能完全用于解

釋地球物種的滅絕。這些隕石碎片從几億年前能夠保留至今,是很

難令人置信的。也許這只是從外星球落至地球表面的碎片,并非是

隕石碰撞的殘留物。”

此外,還有一種觀點也許能夠解開地球物種滅絕之謎。這種觀點認

為,隕石碰撞地球地殼可能會引發巨大的火山爆發,火山爆發將改

變地球生物的生活環境,地球生物由于不能適應變化的生活環境,

便逐步走向死亡之路。印度發生巨大的火山爆發與0.65億年前隕石

碰撞地球的時間相吻合,而且南極發現的隕石碎片所証明的隕石碰

撞地球也與西伯利亞火山爆發的時間相一致。然而對此觀點,許多

地質學家持懷疑態度,他們認為隕石碰撞地球,不至于撞裂地殼從

而形成火山爆發。巴蘇教授強調指出,“我確信在2.5億年前發生了

隕石碰撞地球事件。對于如何揭示地球物種滅絕之謎,我們將進行

更深入地研究。”

編輯:邢丹   來源:新浪科技  作者: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