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龍骨坡遺址出土石器可望改變人類起源史

資料來源:中央社

2003年11月30日

(中央社台北三十日電)人類的起源地究竟在那裡?比較流行的說

法是非洲,不過一九八四年在重慶巫山龍骨坡發現距今兩百萬年左

右的古人類遺址後,長江三峽地區成為人類另一個可能的發源地。

目前龍骨坡遺址正在進行第三次發掘,採集到相當數量的石製品及

巨猿、牛、象、犀、鹿等哺乳動物化石,可望改變人類起源史。 
 
龍骨坡古猿人遺址位於重慶巫山縣廟宇鎮龍坪村龍骨坡,從一九八

五年開始發掘以來,出土了一段古人類下頜骨化石以及一百多種動

物化石,距今約一百八十萬至兩百四十八萬年,成為人類追根溯源

的重要考古地點。 

大陸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教授黃萬波率領的考古

隊,目前在這裡進行龍骨坡遺址第三次發掘。黃萬波對新華社指出

,希望在龍骨坡找到豐富的人類活動遺物,為人類起源學說增添新

的証據,並且為尋找華人乃至亞洲人真正的祖先,提供新的可能性

。 

據指出,這次發掘收穫豐富,出土的大量石器,証明兩百萬年前確

實有人在這裡活動。考古隊在龍骨坡文化遺址的第三、四、十層上

,找到了人類活動遺址,為建構龍骨坡文化序列提供新的証據。 

龍骨坡是中國大陸第四紀化石地點中,化石種類最多之處。遺址的

人類化石、巨猿化石等靈長類化石種類繁多,十分少見。這次發掘

對建立龍骨坡文化序列,研究兩百萬年前「巫山人」的思維和行為

具有重要作用,可能改變人類起源史。整個龍骨坡文化遺址共有十

二個水平層,前兩次發掘曾在五、六、七、八層位上發現人類活動

痕跡,但因石器太少而受到質疑。 

考古隊隊長侯亞梅指出,由於這次發掘採用了現代科技方法,所以

在一個月內取得明顯收穫。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進行的兩次發掘

效率都不高,一九八五年至一九八七年只找到了兩塊石器,一九九

七年至一九九八年也只發現了二十多塊石器。 

黃萬波說明,龍骨坡文化遺址這次發掘出來的化石和石器,不僅填

補了中國早期人類化石的空白,而且還在一定程度上反駁了國際上

有關東亞直立人化石的年代不超過一百萬年的說法。 

黃萬波說,考古隊找到了一顆大約兩百萬年前的巨猿牙齒化石,為

研究龍骨坡文化提供了珍貴信息。從形狀分析,這顆臼齒的主人大

概是個幼年個體,死後沒有經過強烈磨損和遠距離搬運,說明當時

它就生活在附近。 

此外,考古專家在這裡發掘出土不少哺乳動物化石,分別屬於象、

犀、鹿、牛等草食動物,全都是大腿骨等比較大的長骨,上面沒有

動物撕咬過的痕跡,這些骨頭化石彼此交叉重疊在一起,旁邊還有

不少形狀各異的石器。黃萬波表示,這可能成為支撐「巫山人」和

龍骨坡文化遺址的証據。 

一九八五年十月十三日是「巫山人」化石問世的時間,當地發掘出

一段左側下牙床和一個上內側門齒,牙床上帶有下第四前臼齒和下

第一臼齒。研究顯示,這個化石的時代超出了周口店北京人和印尼

桑吉標本下限,接近東非上新世更新世人的下限,與東非早更新世

能人處在同一進化水平上,使中國大陸有了人屬中最早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