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中國時報
2003年12月13日
閻紀宇/綜合十二日外電報導 美國聯邦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的「二○○一火星奧德賽號」 (2001 Mars Odyssey)太空船,最近傳回一批珍貴的探測資料, 顯示火星上的宇宙線輻射強度雖然偏高,但對於人類未來的登陸火 星任務並不構成嚴重阻礙。而且從火星地表水冰的分布來看,這顆 荒寒的紅色行星可能正在經歷一場氣候變遷,氣溫逐漸轉暖。 航太總署幾位專家日前到舊金山參加「美國地球物理學會」(AGU) 的秋季年會,發表他們最新的研究成果。「國家太空生物醫學研究 中心」的柴特林博士表示,太空人在火星地表承受的輻射量,超出 在國際太空站(ISS)的一倍,對人體造成的生物效應有待深入探 究。 火星上的宇宙線輻射來自銀河系四面八方,又稱之為「重離子輻射 」。由於火星不像地球那樣有強大的磁場可資防護,因此重離子輻 射可能會昇高太空人罹患癌症、白內障以及神經系統受損的風險。 不過柴特林指出,太空人可以利用火星的地形或者修築掩體,來降 低輻射對人體的傷害。 太空人在國際太空站的任務每次約持續六個月,但一趟火星任務可 能就會長達三年,因此輻射的潛在危險性更不容忽視。「火星奧德 賽號」上負責偵測輻射強度的光譜儀已在今年十月廿八日損毀,原 因正是當天太陽表面發生強烈閃焰活動,放出的高能輻射線擊中「 火星奧德賽號」。 另一方面,「火星奧德賽號」以伽瑪射線光譜儀探測氫元素豐度時 發現,火星赤道兩側的低緯度地區雖然氣候較為溫暖,但部份地區 水冰層的厚度卻異乎尋常。領導相關研究的費爾德曼博士推測說: 「一種解釋是火星正逐漸脫離冰河期,部份地區水冰融解的速度較 為緩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