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北京新浪網
2003年12月22日
尋找地球外的智慧生物一直是人們樂此不疲的工作。如果“外星人 ”確實存在,他們居住的星球應該和我們的地球具有大致相同的環 境。科學家已就這一點基本達成共識,他們正努力在太陽系外尋找 “第二地球”,也就是所謂的類地行星。 英國天文學家最近宣稱,織女星擁有的行星系統比以前發現的任何 行星系統更接近我們的太陽系。 美國最新一期《天體物理學雜志》刊登了英國粒子物理和天文學研 究委員會的論文。他們說,年輕的織女星有一顆巨型氣態行星,它 的大小和海王星相近,它的運行軌道和母星的距離也大致等於海王 星軌道到太陽的距離。這意味著,在巨型氣態行星的軌道內側,有 足夠的空間容納和地球類似的由岩石、鐵等物質組成的行星。 英國粒子物理和天文學研究委員會的天文學家借助於一架高靈敏度 的次毫米波照相機收集到了觀測資料。安裝在夏威夷麥克斯韋望遠 鏡上的這架照相機顯示,一個由溫度相當低的塵埃組成的圓盤狀物 體,在圍繞織女星的軌道上旋轉,這些塵埃的溫度只有零下180攝 氏度。科學家推測,至少有一顆估計超過5600萬歲的巨型氣態行星 在那條遠距離軌道上運行。 “這個形狀不規則的圓盤狀物體提供了線索,那就是其中很可能包 含著一些行星。”論文的首要作者馬克﹒懷亞特在一篇新聞稿中說 ,“雖然我們不能直接觀測到這些行星,但是它們已經在圍繞織女 星的塵埃中形成了巨塊。” 氣態“行星巨人”們在形成太陽系的過程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 。它們的重力場吸引宇宙碎片,像用吸塵器打掃衛生一樣把它們周 圍的所有物質聚集起來。如果它們離恆星太近,就會阻礙像水星、 金星、火星這樣的類地行星形成。反之,如果這類巨型氣態行星距 恆星太遠,沿軌道飛行的宇宙碎片會砸向附近軌道上的行星,即使 這些行星上有生命,也會被掃蕩一空。 木星事實上充當著地球的守護神,它到太陽的距離恰到好處,從而 能夠吸引危險的“宇宙飛石”,保衛了地球上的生命。 用現有的觀測技術,天文學家還不能直接觀測到類地行星,只能根 據發現的巨大氣態行星來推測它們的存在。但即使能夠證實織女星 系中確實有類地行星,天文學家暫時也還無法斷定上面是否存在生 命。織女星距地球約25光年,直徑約是太陽的3.2倍。這是一顆燃 燒氫的矮星,亮度約是太陽的54倍,在這樣的極端環境中生命可能 無法生存。 到目前為止,人們在太陽系外已經發現了100多顆圍繞各自的母星 運行的行星,但它們大多是和木星差不多大小的大型氣態行星,并 且軌道距離母星都很近。1995年,天文學家首次發現,在飛馬座中 ,圍繞恆星飛馬15運行的飛馬51b似乎是一顆類地行星。這個發現 使搜索外星文明成為熱門話題,科學家建議在全球特定地點,用專 門設備搜尋“外星人”可能發給地球的信號。 今年5月,日本科學家通過計算機模擬行星的形成後推測,宇宙中 一半以上的行星是類地行星的可能性很大。他們認為,隨著觀測精 確度的不斷提高,一定能找到更多的類地行星。據悉,美國宇航局 決定在幾年內啟動“開普勒計劃”,專門發射一架用來搜尋類地行 星的望遠鏡。(郭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