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生命家園數不勝數

資料來源:北京新浪網

2003年12月22日

研究表明,宇宙間存在著許多能勝任生命搖籃的“候選者”。也許

,在地外生命存在的可能性遠遠超過了人們過去的想像
 
國際先驅導報文章

除地球外在宇宙中還有沒有生命?還有沒有其他可供人類居住繁衍

的星球?最近一些科學發現和研究的消息表明,宇宙中完全可能有

其他可供生命存在的地方,生命家園不只是地球。因此,宇宙中也

就完全可能有外星生命,甚至有與人相近乃至比人還高級的外星智

慧生命。

織女星系有“第二地球”

第一個消息是,今年11月,英國皇家天文台的天文學家們在織女星

系發現一顆與地球相似的“第二地球”,這是一顆較小的、由岩石

組成的類地行星。織女星位於天琴座,距離地球25光年,是浩翰夜

空中最亮的10顆星辰之一。

“第二地球”的發現使太陽系外存在外星生命的可能性將大大提高

──因為生命是由碳和水組成的,只有在固體且含水的類地行星上

才能有足夠穩定適宜的環境衍生出生命。

不過,科學家們暫時還無法斷定織女星系中是否會有外星生命存在

,因為織女星是一顆燃燒氫的矮星,它的亮度是太陽的54倍,即使

在那兒存在著“第二地球”,但在那種極端的環境中是否有生命存

在仍然相當可疑。但是科學家估計,在20年內,將有多顆“第二地

球”相繼被人類發現。

美國航空航天局已決定於2007年啟動“開普勒計劃”,向太空中發

射一枚專門尋找“第二地球”的太空望遠鏡。按邏輯推斷,在眾多

類地行星中,人們完全可以期望有一顆或更多顆適合生命繁衍。

“生物圈”向太空蔓延

像這樣通過觀察天空企圖實際發現外星生命,很像是在博彩,希望

買彩票中大獎──沒找到是正常的,找到了才是奇跡。畢竟,宇宙

太浩瀚了。因此,如要真正發現外星生命的存在,重要的是從理論

上論證地球之外在宇宙中還有生命的家園。許多科學家都在進行這

種研究,而最近3份研究即對此根本問題給予了肯定回答,令人如

同真的發現“第二地球”一樣振奮。

頭兩份研究是由英國皇家天文學會年底發表的兩篇論文,一篇論文

是英國加的夫大學馬克斯﹒沃利斯和錢德拉﹒威克拉馬辛格兩位學

者撰寫的,他們認為地球上的微生物可通過小行星或彗星的撞擊被

掀到太空中,并能生存下來。另一篇由阿馬天文台的比爾﹒納皮爾

撰寫的論文則聲稱,載有微生物的太空碎片會由於日光壓力的作用

而被推送出我們的太陽系。納皮爾據此假設,環繞我們地球家園的

是一個范圍巨大的、不斷向外擴展的“生物圈”。該生物圈由包含

“休眠”中的微生物的太空岩石碎片構成。生命因此可以從一個行

星系統“跳躍”到另一個行星系統中去。這樣的“生物圈”比通常

認為范圍不超出大氣圈的“生物圈”廣大多了。

“類地行星”數量驚人

無獨有偶,美國天文學會行星科學分會會刊不久也將發表華盛頓大

學的肖恩﹒雷蒙德等人撰寫的一篇意義重大的研究論文。雷蒙德等

人在論文中宣稱,有驚人數量的行星可以支持生命發展。

他們進行了44次行星形成過程電腦模擬,每次模擬都產生出1至4個

類地行星,其中包括11個理論上適應人類居住的行星,這11顆行星

與它們的“母星”(太陽)之間的距離和地球與太陽間的距離相似。

雷蒙德說:“我們模擬出了幾乎所有種類的固體行星,有像火星一

樣非常干燥的,也有和地球相同的,還有比地球大3倍或者小一半

的。”

從該模擬實驗來看,有可能產生生命的行星應該不只地球一個星球

。換句話說,宇宙間存在著許多能勝任生命搖籃的“候選者”。也

許,在地球外生命存在的可能性遠遠超過了人們過去的想像。

(張柯)

聲明:《國際先驅導報》授權新浪網獨家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