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論爭::銀河系有十分之一星體存在生命?

資料來源:科技日報

2004年1月7日

澳大利亞南威爾士大學最新公布的一項研究表明,銀河系中有十分

之一的星體具備適合復雜生命形式存在的條件。研究認為,這些星

體中大部分都比太陽要早大約10億年誕生,因此從理論上講,任何

生命形式都有足夠的時間完成各自的進化過程。 

2001年科學家首次提出“銀河可居住區”這一概念。現在,新南威

爾士大學的查爾斯?萊恩威弗領導的研究小組通過研究銀河系演變

的詳細模式,繪制出了被認為是復雜生命存在必不可缺的4個重要

因素的時間空間分布圖,最終確定了利于生命存在的“銀河可居住

區”。這4個先決條件分別是:太陽系中主行星的存在﹔具備足夠

的重元素以形成類地行星﹔足夠遠的安全距離以避免超新星爆炸所

帶來的巨大沖擊﹔至少40億年的時間以完成生命進化過程,因為這

是地球上復雜生命體演化所需的時間。 

研究人員分析后認為,大約80億年前,在距銀河系中心25000光年

的地方出現了一個環狀的可居住區,并且不斷緩慢地從最開始的光

碟形狀向外擴展延伸,到40億年前左右,開始有恆星“誕生”在這

一區域。現在,銀河系有近十分之一的星體分布在這個可居住區中

,其中最古老的星體已經存在有40億年了。 

但也有專家對此表示異議。美國馬里蘭太空望遠鏡科學研究所的馬

里奧利維奧認為,目前人類還無法解釋生命的起源,更不用說復雜

生命體的進化過程,在生命存在需要哪些先決條件還未確定之前,

這種關于可居住區的繪制工作是毫無意義的。 

萊恩威弗則強調,研究結果并沒有斷言銀河居住帶中存在或者可能

存在復雜的地外生命,而只是証明了復雜生命體最有可能在“銀河

可居住區”中形成。他表示,下一步將對部分因素的重要性進行測

試研究。到目前為止,只有大約100個系外行星得到確認,而且這

些行星都是像木星一樣的氣態星體。但研究人員相信,2013年美國

航空航天局的類地行星探測器發射升空后,尋找可孕育地外生命的

星球的工作才將真正開始。  (陳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