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是否能成為另一個人類的棲息地

資料來源:北京新浪網

2004年1月29日

美國的“勇氣”號和“機遇”號孿生火星探測器成功登上火星後,

人類探索自己星球以外的高級生命和追求地外棲息地的愿望就更加

強烈了。除了地球,人類到底還能不能找到理想的棲息地,火星是

否可以成為人類的另一個棲息地呢?
 
也許現在還不可能有確切的答案,但是,一些研究結果可能幫助我

們做出一些理性的分析。

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的查爾斯﹒萊恩威弗等認為,銀河系大概

有10%的星球適合人類生存。他們建立了一個銀河系演化模式,分

析後提出了生命可以存在的4個條件:有一顆主星的存在﹔有足夠

的重金屬形成陸地星球﹔有供生物進化足夠長的時間﹔位於免遭超

新星爆炸所引起的伽馬射線輻射的安全位置。

以此來看,銀河系有一個“生命可存在區域”位於距銀河系中心

25000光年的緩慢擴張區域。這個區域包括40億年至80億年所形成

的星球,其中四分之三的星球比太陽早10億年形成。

這只是一個推論,需要事實來證明。即使這個推論正確,也不能說

明這些星球就適宜人類居住,因為有高級生命的存在并不等於那里

適宜人類生存。其次,人類要跑到以光年計算距離的星球上去生存

真是黃粱美夢。最佳候選者可能只有現在最為熱鬧的火星了。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美國地理協會得出了一個不很明確的

結論。盡管人類可以乘坐航天飛機趕到火星,但火星上不利於人類

生存的條件還是非常明顯的。火星比地球寒冷得多,平均溫度零下

40至零下60攝氏度。火星上存在宇宙高能離子輻射、宇宙磁場(電

磁輻射),對人體健康極為不利。雖然它們不致於讓登上火星的人

馬上死亡,但是到達火星上的人所受到的輻射比在國際空間站上的

宇航員所受到的輻射還要大一倍。

這種危害是慢性的和致命的。只要在火星上呆上不長時間,就可能

因輻射而患上各類癌症、白內障以及神經系統受到傷害後的各種疾

病。

由於火星引力只有地球的38%,大氣壓僅有地球的1%,因此火星上

的微重力環境也是對人類生命和健康的挑戰。在微重力環境下,人

的肌肉會萎縮、骨骼因鈣的丟失會軟化、基因也會發生突變,人的

免疫系統會受到影響,免疫B細胞抗體釋放減少,T細胞識別病原

體和活動能力降低。這樣人體中的病毒也會增加,像宇航員唾沫中

的病毒數量會增加一樣。

最近俄羅斯專家在國際空間站進行的研究也證實,在失重條件下,

人的免疫力會下降。2003年10月20日,俄羅斯考察員卡列里把免疫

細胞和癌細胞帶到了空間站,10月28日又由另外兩名人員帶回地面

。這一研究表明在微重力條件下,雖然單個的免疫細胞的功能沒有

受到影響,仍然能夠尋找、識別和攻擊癌細胞和異類細胞,但是人

體整體的免疫系統在失重條件下會發生功能減弱和低下。

火星與地球的環境比較相似,當然不排除還有其他星球上的環境與

地球更相似,比如土星的第6顆衛星泰坦,但它離地球太遠。而其

他星球比火星上的環境更惡劣。綜合以上情況,人們便可以對“人

類是否有地球以外的棲息地”得出結論了。

當然,即便有這些結論,也不足以阻擋人類向火星或其他星球的進

軍與移民,因為人類一向有信心和豪情: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

上。那麼在火星上可以創造什麼樣的條件讓人類移居呢?

一些人的規劃是在火星的隱蔽處修建住宅,使用有效降低輻射的建

築材料造房屋,所有穿著要使用防輻射材料。大概在2015年至2030

年上火星不超過100人,主要任務是探索和分析火星上的氣候、輻

射狀況,尋找生命和使生命賴以生存的環境,試種作物。

在2030年至2080年,在火星上建造化工廠和核電站,形成溫室效應

,使火星上攝氏零下幾十度的溫度上升到攝氏零下幾度。這時上去

的是科學家、工程技術人員、醫生等。

第三個時期將有少量人群移居。那時,火星上的溫度已經達到攝氏

零下幾度,有植物生長和形成,大氣層逐漸加厚,二氧化碳和水能

從地下滲出。人類可以不穿防護服,但仍須帶呼吸器進行呼吸。這

時大概可以移居上萬人。

到2150年,火星大氣層形成,氣溫平均在攝氏零度,可以正常種植

和收獲庄稼。綠色植物已經化解和阻擋了輻射,空氣也足夠人們呼

吸,火星上開始形成城市。這時可以大規模向火星移民了。

這個規劃是科學幻想還是宏偉藍圖?那就看人類到底有沒有這樣的

能力,大自然認不認同人類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了。

(中國青年報/張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