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科學家研究稱未來人類將具有心靈感應能力

資料來源:千龍網

2004年3月9日

世界科學家于2000年公布“破譯”了人類基因組。一年之后,

這本人們稱之為基因的“生命之書”被稱為匆匆寫就的“草稿”

。究其原因,是因為科學家們只臨摹下莫名其妙的“文字”,卻

并未能全部讀懂。因此,要想真正讀懂“生命之書”,依舊是當

前科學界所面臨的最最迫切的問題。   

據俄羅斯科學院恩格爾哈特分子生物研究所實驗室主任列夫﹒基

謝廖夫院士所言,已破譯的3萬3千個基因目前還僅僅是“字母”

,是組成DNA結構的第一批磚頭。現在是得想法將它們組成“詞

”,再從這些詞得出有意義的句子。可這是件相當復雜而困難的

工程。比如說,目前已能識別導致肥胖、脫發、糖尿病、精神分

裂症和其他一些疾病的DNA分子片段,但還找不到治愈它們的辦

法,這是因為決定某一征狀的并不是一個,而是一組基因,究竟

是其中的哪個基因在起著關鍵作用,目前還是個謎。哪怕就是能

找出其中的聯系也好呀!總之,如果連“字母”的意思都不懂,

那它只能是不知所云的潦草字體。 


“生命之書”中哪來的空白頁? 

科學家們所碰到的最大問題是DNA分子中若干很大的“空白”片

段。到目前為止,還沒人能弄清它們到底有什么用。不妨作一番

這樣的假設:就像在錄音磁帶上一樣,你的基因型錄下了作為生

命之本的蛋白質結構的全部信息,可在聽的時候,突然發現有些

地方不出聲音,像是這些地方的帶子已經磨損。一些遺傳學家稱

這些片段為“垃圾”。但基謝廖夫不同意這種觀點。因為進化是

在擺脫,而不是在積攢垃圾。要不,這很可能是人體閑置下來用

于對付不可抗力的某種儲備?當人們為了生存下去而突然不得不

發生變異時,就常會碰到這種不可抗力。 

基謝廖夫院士還解釋說,基因組中還發現了大量病毒的分子“殘

跡”,它們有可能是很久以前進到里面去之后留了下來,人們對

它們的生物作用還知之甚少。可奇怪的是,猿猴的病毒“殘跡”

可要少得多,或者干脆沒有。很可能是這些“小東西”在猿猴“

變人”過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人的儲備物質在頭腦里 

跟基因組一樣,人的大腦也研究得很不夠。不過有一點是知道的

,那就是它隨時能對付外界的任何變化。要知道我們所使用的僅

是自己這個“最高司令部”十分之一的神經元。 

對此莫斯科一家私人醫院的神經外科大夫弗拉基米爾﹒馬馬耶夫

有自己的看法:“大腦跟古代的寶庫里一樣,貯存有一些相當怪

異的信息。比如說,人有時候會夢見一些遠祖時候發生的事。一

直到現在還沒有人能說清楚,這到底是遺傳記憶還是從外界獲取

的知識。最有意思的是,一個人從外表上看弱不禁風,毫無自衛

能力,實際上卻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耐力。活組織不僅相當結實

和具有驚人的再生能力,還能很快適應任何意外發生的情況。再

比如說,一個人從9層樓上摔下來,卻完好無損,只有一些擦傷

和挫傷。這都說明人體具有相當完好的‘結實儲備’”。 


人會怎么變? 

既然說人身上有相當多至今尚處在“沉睡狀態”的閑置儲備,一

旦自然界激活它們,給予它們充分的自由,人便會發生顯著的變

化。 

對此未來學家有他們的看法。俄羅斯自然科學副博士、《人類進

化的前景》一書的作者尤里﹒福明說:“有些研究人員認為,人

已經是進化的最高頂點,只要他們不自我毀滅,作為一種生物物

種他們還能存活若干百萬年。這種看法是錯誤的。今天的gomo 

sapiens一定會被一種新的更為完美的物種所取代。因為地球上

不斷得爆發一些‘誘變因素’,自然便會引起一些突變,其結果

便是物種的更迭。目前又有可能由于人類人為的活動發生一些突

變,在此情況下就只有那些本事更加全面、具有心靈感應和未卜

先知以及其他一些超感覺能力的人才能存活下來。其實當今的人

也擁有這些本事,只不過還不是每個人都會運用而已。” 

俄實驗醫學研究所研究人員、好几本科幻圖書的作者安德烈﹒斯

托利亞羅夫則認為:當人們有一天找到能打開記錄有他們生與死

全部信息的鑰匙時,便會去學會盡情使用自己的大腦,從而產生

一種對自己進一步改造的強烈愿望。到那個時候,“智人”已經

完成他們的歷史使命,開始悄沒聲兒地銷聲匿跡。地球上就曾經

有這么一個時候,尼安德特人沒有經歷任何突變便從歷史上消亡

,取而代之的是更加發達和完善的克魯馬農人。 

編輯: 陳騫 來源: 新浪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