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不再孤獨?
權威專家解讀火星探測五大意義

資料來源:千龍網

2004年3月11日

40年來,40多位“地球使者”火星探測器“訪問”了火星﹔連日來

,科學家再次推斷火星上有水的新聞傳遍世界,人類對火星的探索

正一步步深入……這些都引起了人們對火星的關注。 

星空浩瀚中不會“眨眼睛”的火星,遙遠而神秘,承載了人類尋找

世外桃源的夢想。那么,探測火星究竟有什么意義?中國科學家日

前在《2004科學發展報告》中為你娓娓道來……    

意義之一:遠親不如近鄰:地球能否告別生命孤獨?宇宙星系萬億

,每個星系又有數以百億千億的恆星,到底有沒有像地球這樣適合

生命誕生和演化的行星呢? 

“尋找生命存在原始痕跡,是火星探測的目標之一,也是人類尋找

宇宙生命的第一步,”中國科學院院士劉振興說,“這是因為火星

軌道與地球較近,地球上能夠存在生命,那么火星呢?” 

探測表明,火星上有干枯的河川,有水曾流過的痕跡。劉振興說,

“這意味著在遠古時期,火星可能存在過生命。因而,探索生命存

在的痕跡是目前人類探測火星的重要課題之一。” 

意義之二:水!水!水!“滄海”終未成“桑田”。水在火星表面

為什么消失了?跑到哪里去了?科學界主要有兩種觀點:火星表面

的水可能存在于火星的地表以下﹔水是通過蒸發和電離,逃出了火

星的大氣。 

“第一種觀點的研究,需要對火星的地質做進一步的探測,”劉振

興介紹說,“第二種觀點的研究,就需要通過對火星磁場長期變化

的探測,來分析火星上組成水的離子成分是如何從不同強度磁場的

控制之下逃掉的”。 

意義之三:相吸相斥彈指間,火星磁場強到弱。據觀測,相對于地

球“大姐姐”,火星“妹妹”的本底磁場比“姐姐”弱得多,但火

星上局部地區的磁場很強,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和應用研究中心研

究員史建魁說,“這是因為一定的礦物質保留了遠古時期火星的剩

余磁場。這說明火星上遠古時期有很強的本底磁場。漫長的演化后

,火星的本底磁場才逐漸減弱到今天的程度。” 

史建魁說,“火星之所以具有今天這樣的環境,關鍵問題在于其本

底磁場的演化。火星本底磁場的演化,對于火星的磁層和電離層中

離子的動力學和逃逸過程起著控制性的作用。” 

意義之四:遮天蔽日的沙塵暴緣何吞沒火星?探測表明,火星上有

明顯的季節變化,經常有持續數月的時間刮著難以想像的大風。遮

天蔽日的沙塵暴有時能吞沒整個火星并持續几十天。史建魁說,“

火星大氣和氣候研究也是探測火星的主要目標之一。” 

史建魁認為,揭開火星遠古氣候和大氣的狀況以及演變的原因,對

于研究火星上生命存在與消失問題也是非常重要的。劉振興說,“

如果火星上曾經存在過生命,那么火星大氣和氣候的變化也應該是

火星上生命消失的原因之一。” 

意義之五:窺斑見豹,火星岩石成分不容小覷。研究結果表明,火

星表面分布著大峽谷和高山,火星表面高差約為12公里至14公里,有

一個火山口居然高達25公里。探測表明,在火星岩石元素成分中,

氧元素含量最高,其次是硅,然后依次為鐵、鎂、鈣和硫。劉振興

說,“這在火星上是否具有代表性?仍然需要進一步的探測來回答

。” 

史建魁認為,探測火星的岩石成分,對于研究火星的形成過程、火

星地質的長期演變過程、火星表面成分的長期演化過程、岩石和空

氣的相互作用、岩石和水的相互作用過程以及火星地貌的長期變化

,都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完) 

編輯: 陳騫 來源: 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