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天文學家提出新理論:太陽在混沌中誕生

資料來源:北京新浪網

2004年5月21日

新浪科技訊 

據美國宇航局太空網報道,新的宇宙理論宣稱,太陽是在大量的短

命的恆星中間誕生的,這些塑造出我們的太陽系的恆星具有強烈的

幅射,還發生劇烈爆炸,可能影響了生命的起源。這是天文學家在

5月21日出版的《科學》雜志上公開的研究結果。
 
這一理論是在歸納了幾條證據後產生的。這些證據認為,太陽并不

象天文學家以前所認為的是獨立形成的,相反,太陽形成於宇宙混

沌初開之時的天鷹星云、三葉星云和獵戶星云的邊緣。最終,這些

恆星互相碰撞,而我們年輕的太陽系“漫步”到現在這個相對來說

比較安靜的位置,這里距離最近的一顆恆星也有4億光年以上。

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宇宙理論學家一直推測,太陽可能是在恆星

誕生的密集區形成的。最近,他們在圍繞太陽運轉了數十億年的落

到地球上的隕星中找到了太陽誕生地異常混亂的新證據。美國亞利

桑那州立大學天文學家杰夫﹒海斯特是發表在《科學》雜志上這篇

論文的第一作者,他表示,這些隕石含有只能由被稱為鐵-60的一

種鐵的同位素的高強幅射才能形成的化學形態,所以,鐵-60在太

陽系形成的早期就應該已經存在,但自那以後開始衰減成隕星里的

鎳-60。

海斯特解釋說:“除了大質量的不斷進化的恆星,你沒有其他可以

形成鐵-60的方法。這意味著,太陽於46億年前形成的時候,可能在

一顆大質量的恆星附近。”鐵-60是亞利桑那州的研究人員舒戈﹒

塔奇巴納和加里﹒胡斯於去年發現的。華盛頓卡耐基研究院的行星

形成理論學家阿蘭﹒波斯表示,這一發現支持了其他的關於太陽是

在一顆大質量的恆星附近誕生的證據。波斯說:“由於鐵-60只能

在一顆超新星中形成,所以,再辯論它的形成已經沒有任何必要。

”波斯并未參加海斯特的研究,但他也推出了類似的太陽在大質量

恆星附近形成的想定。波斯利用恆星的紫外線幅射,解釋了天王星

和海王星的存在。

海斯特和他的同事認為,大約46億年前發生了這樣的事:一顆大質

量的恆星誕生於一個巨大的由氣體和塵埃構成的星云中,強烈的紫

外線幅射產生了一個充滿灼熱氣體的汽泡,汽泡被推向太空。在氣

泡之前的強烈的震蕩波使周圍的氣體受到壓縮,引發了太陽和其他

低質量恆星的形成。大約在10萬年內,太陽的剩余天然云層被仍在

前進的熱氣泡所奪走,整個的太陽系(剛剛開始形成)受到附近一顆

大質量恆星的紫外線的強烈幅射,這個時候,太陽是一個正在蒸發

的氣球(EGG)。

海斯特首次發現一個正在蒸發的氣球(EGG)是在1995年哈勃望遠鏡

拍的一張天鷹星云的照片上,後來,三葉星云的照片又更加清晰地

顯示出被引發的恆星誕生的過程。在1萬年的時間里,太陽周圍的

EGG蒸發掉了,只剩下一顆新恆星和有點平盤狀的氣體與埃塵,正

是這些氣體和塵埃形成了其他行星、小行星和彗星。接下來,附近

的這顆大質量恆星的紫外線幅射開始蒸發太陽的所謂“原生行星盤

”。又過了1萬年,"原生行星盤"縮成它的初始直徑的大小,與我

們目前的太陽系相協調。“行星盤”里的剩余物質也承受住了紫外

線的沖擊,行星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