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吉訶德”計劃啟動:防止地球遭外星撞擊

資料來源:北京新浪網

2004年7月15日

保護地球防止受到近地小行星的撞擊,是現代天文學最重要的任務

之一。為此,歐洲航天局將開始他們的“堂吉訶德”計劃。這個計

劃的目的主要有兩個:一個是摧毀對地球有威脅的近地小行星,研

究它們在遭受打擊之下的情況﹔另一個是深入研究近地小行星的結

構,以便進一步研究如何預防、特別是如何通過改變小行星的軌道

或摧毀它們來避免近地小行星與地球相撞。  
 
歐洲航天局科學家用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筆下著名人物堂吉訶德命

名的新計劃,是借用這位中世紀騎士的事跡,顯示預防小行星這個

工作的重要意義和重大困難。為此,歐洲航天局將發射兩個分別命

名為“桑丘”和“希達果”(同一部小說中的人物,桑丘是堂吉訶

德的僕人)的宇宙飛行器,飛向一顆直徑大約為550米的近地小行星

。宇宙飛行器“桑丘”號將比“希達果”早幾個月到達目的地,它

圍繞該行星飛行,并向目標發射多個探測器,組成地質勘測網絡,

來探測該小行星的地質情況。這些探測對於加強人類對小行星的了

解很重要,參與計劃的比薩大學專家安德列﹒米拉尼說,“對小行

星內部構造的調查至關重要。”

“希達果”到達後則以每秒鐘10公里的速度,撞擊該小行星,而此

時“桑丘”會在安全距離外觀測整個撞擊過程,并在撞擊後再用2

到3個月時間逐漸接近小行星的殘余部分,詳細記錄崩潰成岩塊的

偏離、旋轉和碎裂情況。參與這個計劃的瑞士伯爾尼大學研究成員

維利﹒本茲說,“這個行動將提供在打擊之下近地小行星的反應情

況和其狀態。”科學家認為,這樣的直徑為500米的小行星如果與

地球相碰撞,就能在很大范圍內造成相當嚴重的危害。

本來,美國航天局也有一個相似的研究項目:2005年7月4日,美國

的“深度撞擊”計劃中的宇宙飛行器,將沖擊名為“坦普1”的彗

星。但是,瑞士科學家本茲指出,“深度撞擊”號母船只從“坦普

1”彗星旁飛過,而“桑丘”號要圍著小行星飛行,并在撞擊小行

星前就對該行星研究了3到4個月,在撞擊後還要研究2到3個月,總

研究和觀察時間長達6到7個月,這對深入了解近地小行星很有好處

。蓋明 溫玉順

新聞鏈接

堂吉訶德是西班牙小說家塞萬提斯小說《堂吉訶德》中的主人公,

主要描寫一個窮鄉紳讀騎士傳奇入了迷,改名堂吉訶德,找了個農

民桑丘﹒潘沙做侍從,出門游俠,妄想創建騎士的豐功偉績,一路

上鬧了不少的笑話,吃了不少苦頭,最後回家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