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學者新思考 地球生命起源可能來自外太空

資料來源:中國時報

2004年8月26日

林志成/台北─加拿大電話專訪

過去五十年來,大多數科學家相信生命起源於地球。中央研究院天

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籌備處主任郭新,在最新一期的《Nature(自

然)》期刊發表論文指出,地球生命起源可能來自外太空的恆星,

地球生命發展比科學家過去想像的要容易許多。 

他也強調,生命可能普遍存在於銀河系中,其他星球應該也有生命

存在,只是人類還未發現。 

郭新是太空天文學及紅外線方面的專家,他在出任中研院天文所籌

備處主任前,長期居住在加拿大,曾在一九九四年到二○○一年擔

任國際天文聯合會(IAU)行星狀星雲工作群的主席,領導一個團

隊觀測太空中有機物質。他最新發表「太陽系外的有機分子對地球

生命起源的影響」,將在今日出刊的國際權威學術雜誌《自然》刊

出。 

自從一九五三年米勒─尤里實驗發表以來,大多數科學家均相信生

命起源於地球。在早期特殊環境下,地球上的甲烷、氫、氨等無機

分子自行合成了醣和氨基酸等有機分子,而這些有機分子便構成今

日地球上各種生命形式的基礎。 

但郭新提出了迥異於米勒─尤里實驗的思考模式,他找到明確證據

,證實地球生命起源來自於外太空的恆星。郭新分析恆星演化後期

各階段(紅巨星、原行星狀星雲與行星狀星雲)的紅外線光譜,發

現具有脂肪族結構的有機小分子僅需數千年時間便能演化成複雜的

芳香族大分子。而行星演化各階段有不同的紅外線光譜,便是恆星

中發生化學合成的最直接證據。 

在人類所處的太陽系有約二千億個恆星。郭新找的一些質量相近、

但不同年紀的恆星,以掛在人造衛星上的望遠鏡或是哈伯太空望遠

鏡進行觀察,分析它們各階段紅外線光譜,發現處於演化晚期的恆

星確實會噴出有機分子,最後有些可能會落到地球上,成為地球生

命的起源。 

郭新強調,科學家對採集到的隕石與太空中的行星間微粒進行同位

素分析,有直接證據顯示,恆星噴出的有機分子在太陽系外合成星

塵後,先進入早期的太陽系中,然後才抵達地球表面。郭新表示,

藉由紅外線光譜技術分析恆星演化證明,早期地球上即有外來的複

雜有機分子。這表示太陽系外合成的有機分子,對地球生命起源可

能扮演了重要角色。 

恆星噴出的有機分子會掉到地球上,同樣也可能在其他星球上出現

,會進一步發展出生命嗎?郭新說,這個推論是正確的,其他星球

可能跟地球一樣早就有生命,只是還未被人類發現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