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信給外星人 比無線電波省事

資料來源:中國時報

2004年9月3日

鍾玉玨/紐約時報二日報導

早自一九六○年美國康乃爾大學天文學家杜雷克用無線電望遠鏡瞄

準附近星空,希望能聽到外星人「打招呼聲」開始,天文學家始終

堅信,無線電波或光波能架起一套橋樑,銜接太空無法跨越的鴻溝

,和外星人溝通,了解外太空的文明。 

四十多年過去了,依舊未聽到外星人隻字片語。不過天文學家不死

心,夢想有朝一日可和外太空圖書館搭上線,一窺外太空文明的軌

跡;為圓此夢,投遞實際的信件,似乎比遠距無線電傳輸更有效。
 
美東羅格斯大學電機系教授羅斯與物理學家萊特最近在《自然》周

刊發表文章,表示快遞信件其實遠比無線電波或雷射脈衝傳輸來得

迅速,想在外太空尋找文明蛛絲馬跡的學者應該轉移注意力,多花

點心思於線索是如何刻篆、如何遞送,以及哪裡可以找到線索。換

言之,仔細在地球的後院尋尋覓覓,能找到的外太空文明軌跡也許

不輸透過望遠鏡遠觀其他星球。 

華盛頓大學蘇利文博士說,這篇文章是第一個以量化方式分析比較

多種星際資訊傳輸的成本。有傳送數位相片經驗的人皆知,傳送首

先得將照片掃描到電腦、繼而壓縮、然後才上網傳給其他人,若能

直接把相片打包郵寄給對方,不是更為省事嗎?同理,地球上神祕

的巨石有可能是外星人留下的「名片」,殞石中的有機物質可能帶

有外星人的訊息。 

而外星人若學會「刻篆資訊」直接寄到地球,也許比打電話到地球

更為省時、省力,因為無線電波訊號會隨著距離加長而分散變弱。
 
羅斯說,以手電筒的光束為例,距離越遠,光的強度會跟著變弱,

雷射光束也是一樣的道理。 

兩位研究員接著說,若能輔以奈米技術,可大幅提高信件的檔案量

。地球上所有手寫與電子檔案可以濃縮為不到一千零廿二位元大小

的檔案,二.二磅重的小方塊就足以承載。 

若改用無線電傳輸到一萬光年之外的外太空,所需能量將是「寄信

」的一億倍。 

寄信的缺點在於速度不及無線電波。若以光速的千分之一進行,預

計得花兩千萬至三千萬年才能送抵遙遠的星球,但這時間和一百億

年歷史的銀河齡相比,只是九牛一毛。 

雖然無線電傳輸較有可能進行雙向溝通,不過星球之間距離如此遙

遠,即使傳輸速度和光速不相上下,雙向溝通也幾乎是微乎其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