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天外來客”預示印尼海嘯災難

資料來源:楊子晚報

2005年1月5日

“蘭州‘天外來客’事件是印尼海嘯自然災難的前兆!”昨天,被

譽為世界空間靜電領域“奠基人”和“開拓者”、享受國務院特殊

津貼的常州市寶進防靜電設備有限公司常務總經理張豐高級工程師

,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提出這樣一個驚人的推論。 

張豐在全世界範圍內首用空間靜電理論,解釋了前不久發生在我國

甘肅蘭州“天外來客事件”與隨后發生的震驚世界的印度洋大地震

和海嘯事件之間存在的必然聯系,他認為,印度洋大地震起因是由

于宇宙場空間靜電變异所致,而靜電變异“邊緣”就在甘肅蘭州。

根據其“空間靜電說”理論的最新研究表明,由于大地震“起點和

終點”都與我國相關聯,他由此預測東、西經96°經線±15°區域

內可能發生后續災害。 


否認隕石墜地提出災害預警 

2004年12月11日晚10時38分左右,夜色朦朧的甘肅省蘭州市上空驚

現不明飛行物體!這是一道滿月大小、發出耀眼強光的紅白色球狀

發光體,它拖著長長的錐形“尾巴”由西向東快速劃破夜空,在其

消失約40秒后,空中傳來陣陣如打雷的轟隆巨響。是隕石墜落嗎?

蘭州夜空在發生不明強光巨響事件后,引起了國內外學術界的空前

關注,但“天外來客”的殘骸至今仍未尋得。 

12月21日,遠在千里之外的常州寶進防靜電設備公司張豐高級工程

師在經過十天研究后,提出了“天外來客”新說。他致電蘭州官方

,否定了有關專家的“隕石墜地”一說,并發表自己全新的“空間

靜電說”理論。他認為,地球運動和大氣的摩擦會產生空間靜電現

象,宇宙中的星體運動也會產生空間靜電現象。空間靜電現象會產

生爆炸,并產生聲、光、電等奇觀。蘭州“天外來客”的產生機理

是在宇宙場空間靜電“變异”作用下,暗物質變為亮物質,導致強

光和巨響。他甚至指出,宇宙場的局部空間靜電“變异”極可能是

重大自然災害的預兆。張豐“新說”一出,業界嘩然。不過很快,

在蘭州尋找和研究墜地隕石的專家們都相繼撤離。 

今年60歲的張豐家住上海,他是我國計算技術和空間靜電領域的專

家級人物,曾任寶鋼中層領導,是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有突出貢

獻的專家、國家發明獎獲得者、教授級高工,現任常州寶進防靜電

設備公司常務總經理兼總工程師。1999年,經上海市特批,由他一

手創建的、全世界唯一的一所空間靜電領域研究及學術機構在上海

物理學會成立,張豐同時在“空間靜電信息安全專業委員會”任主

任一職。張豐先后在空間靜電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由其發明的“

防空間靜電系列”國家發明專利曾獲得兩項國家大獎和國內外20多

個獎項,美國ABI國際研究委員會特別授予他“美國最杰出成就金

紀錄獎”和“21世紀非凡卓越成就獎”,并稱其為該學科的“奠基

人”和“開拓者”。 

就在張豐提出蘭州隕石“極可能是重大自然災害的預兆”5天后,

一顆“隕石”降落在印尼某個島嶼,并在夜空劃出強烈亮光,不久

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附近海域發生近40年來世界上最強烈的地震

。 


蘭州與震中印尼關聯何在 

“靜電非靜!”張教授的這一新發現,已經得到了世界的公認。張

教授向記者介紹說,在一定條件下,時空界面區域由空間靜電作用

下,可能有以下的現象發生或“共生”,一是有疑似天外來客、不

名飛行物、隕石墜落;二是產生新元素(物質)等墜落或漂浮發生

;三是發生地震或震波异常、颶風、暴雨、洪澇、煤礦瓦斯爆炸、

山體滑坡、生物界行為异常等。張教授告訴記者,原子發生化學反

應構成分子,參與其中的僅僅是最外層的電子,分子軌道理論表明

外在最高“實”軌道與最低“空”軌道兩界之間的電子最活躍,“

邊緣”是一個特別值得重視的地方。印度洋的板塊積儲能量不是常

量而是變量,一旦能量積蓄已經達到極限,就會發生地震、颶風等

災害。由于印尼位于板塊之間能量聚集的“中心”區域,在中心的

變化下,空間靜電發生相應改變,同時影響著宇宙場變化,這樣一

來,宇宙場不能相對守恆,在相應的部位“邊緣”開始發生“變异

”,以維持其相對穩定。這個變异“邊緣”位置在我國的甘肅蘭州

(東經103.4°﹏103.80°、北緯36°)。 

張教授認為,去年12月11日晚11時左右,在“邊緣”空間靜電的“

變异”作用下,暗物質“變”為亮物質,所以蘭州當地出現了聲、

光、震等現象。這種現象讓蘭州已經演變成為與印度洋板塊相對的

預警“中心”,印度洋板塊也成為相對于蘭州預警“中心”的“邊

緣”。在宇宙場空間靜電的時空混沌作用下,“中心”向印度洋板

塊“轉移”,而印度洋板塊能量不斷攀升,最終引發系統行為的突

變,而原來的板塊“邊緣”再次成為強震海嘯中心。 


東經96°±15°區域應警惕后續災患 

“印度洋大地震余波可能仍未平息……”根據張教授不久前收集到

的有關報道分析,去年12月26日上午9時左右,位于重慶市的巴南

、大足、北碚、長壽等區縣的一些水庫翻江倒海、波浪狂涌,原本

平靜的水平面出現一米多深的下陷壕溝。此處位于東經106.5°、

北緯約28.7﹏30°,與印度洋強震海嘯中心相差經線10.22°、緯

度約8倍。而頗有巧合的是,在同日上午,廣西南寧郊縣的部分水

庫、水湖的出水口處出不斷涌出渾水,并伴有持續的雷鳴聲。這兩

座城市還同時觀測到了震波信息,當地許多市民都親眼目睹了這一

離奇景象。這些足以證明這兩個地區已經產生了空間靜電“回歸”

現象。另外,我國的蘭州、南寧、重慶與印尼地震震中區恰好同處

在東經96°±15°區域內,這也表明了某種程度上的關聯。“這次

大地震的預警地就在蘭州,發生在印尼,然后回傳至我國的南寧、

重慶等地。” 

張豐指出,這種回傳屬“空間靜電回歸”現象,從預警和“回歸”

來看,印度洋大地震的起、終點均與我國有密切關聯,這構成了空

間靜電的時空回歸,應該引起我們的密切關注,防止出現塌陷、地

震等地質災害。同時,從全球範圍來看,也應警惕東、西經96°經

線±15°以及緯線36°±15°的區域內可能會發生的后續災患。

本報記者肖蔚